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东省文物普查工作队日前在莱芜南部徂徕山脉一线发现一处大型石墙、城堡遗迹。 据文物普查人员介绍,目前发现的大型石墙、城堡遗迹主要分布在莱芜市境内,西起莱城区的崇崖山,向东沿徂徕山余脉蜿蜒断续分布,东至钢城区的黄羊山与青羊崮一带,总长30余公里,全部位于山岭北侧,由石砌的矮墙与城堡组成。 石墙现存高度在1米左右,高处可达2米以上,厚度为1.2米至2.8米,较厚处以石砌城墙中间夹杂沙土碎石。石墙多...
墓中出土一对刻有名字的铜镜 疑为有特殊意义的信物 九江市长虹西大道跨十里河桥梁工程开挖桥墩,6日在整治工地时挖出一座东晋时期的古墓,并从墓中发掘出一把已经断裂成许多片的铁剑。考古人员怀疑,墓主可能是一名“剑侠”。 古墓中出土的一对铜镜 记者当日赶到现场时,九江开发区西二路派出所已经在发掘现场拉起警戒线。据现场民警介绍,5日14时许,警方接到工地报警称,挖出一个墓穴。警...
贵州省修文县近日发现一处古人类遗址。考古专家认定该遗址距今已有1万至4万年历史,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此次考古发现缘起于修文县境内的四明洞佛光寺的一次施工建设。佛光寺为移动寺内一尊佛像,在施工中意外发现一个碗口大小的洞穴,施工人员在洞内抓住了一条直径约6厘米的大蛇。随着施工的推进,蛇洞内竟别有洞天:一个藏有许多动物化石、石制工具的大洞出现在人们眼前。 贵州省博物馆考古专家迅速赶到现场,根据洞内...
近日,利辛县汝集镇一农民在地头沟边取土时,发现一中大型动物化石,利辛县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初步估计该化石距今最少上万年,这对于研究利辛县乃至全市古代地质,气候等各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文物部门有关人员在现场看到,化石已被破坏了一小部分,工作人员及时对化石残片进行了收集。据动物的头部、及牙齿判断是动物的骨骼化石,是中大型动物化石,通过化石初步判断该动物是犀牛类动物,具体生活在什么年代等问题都还不能确定。...
近日,笔者在昌黎县荒佃庄镇韩营村村委会大院,见到了刚刚被挖掘出来的韩氏列祖之墓碑。它的重现给被誉为“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祖籍为河北昌黎的观点提供了又一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据韩愈的三十九代孙韩英利介绍,此碑曾被立在韩氏家族墓群中心位置,但“文革”中被毁,后被当作石料砌筑于韩营村东南的小石桥内。...
近日,广东省封开县文物普查队在金装镇望高村发现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民居200多栋,以清代民居建筑为主。古建筑中最有价值的是分布集中的二十多栋富有岭南特色的配封火山墙的古民居。这部分民居分为朱屋、梁屋、袁屋(上四座、下四座)等,均为三间三进(或四进)合院式布局,单檐布瓦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房屋外墙均用青砖砌筑,部分里墙采用泥砖砌筑(俗称金包银)。主体建筑两边通常建有两至三列泥砖砌墙的附屋。象这样数...
1897年,英商福公司取得了在焦作的煤铁采矿权,1903年修通了至焦作的道清铁路。1933年英国人司瓦洛到焦作福公司任职后,到当阳峪雇人开挖,得到了大批瓷器及碎片,司瓦洛此前是居住在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的英国大收藏家。后他又邀请瑞典工程师卡尔贝克到焦作当阳峪考察,又收集了大量的标本,并发表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 1941年,日本人小山富士夫得到了这份报告,为当阳峪瓷器的精细而激动不已,发表了...
文物人员查看石碑碑文。 5月6日早晨,在沧州泊头市胜利街旧城拆迁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离运河约50米的地方挖地基时挖出一明代石碑,据文物工作者称,该石碑为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又提供一实物资料。 该石碑高1.26米、宽0.52米、厚0.18米。经简单擦洗,石碑两面苍劲有力的正楷碑文密密麻麻,布满石碑表面,每个字大约有1厘米见方。石碑正面顶端刻有“漕院明文”...
5月4日,江西南康市百家姓和谐城建设工地挖掘出土了一批直径10至12厘米不等的圆形恐龙蛋化石。以往南康市出土的恐龙蛋化石均为长条椭圆形,此次发现,至少可以说明有两种类型的恐龙曾经生活在南康。中新社发 许朝阳 摄
近日,浙江省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南宋镇普查时发现了这一“建筑博物馆”——垟尾园村欧阳宅,该建筑位于苍南县南宋镇洋尾园村,坐北面南,由台门、厢房、正房组成合院落式院落,台门位于建筑中轴线西南侧,砖砌仿木构,三开间,大门两侧为青砖墙跺,下部用块石垒砌,上用青砖侧砌,凹槽内灰塑对联,额枋之上灰塑匾额,屋面双落翼悬山顶,脊吻塑成凤鸟和小鸟杆件状,天井用块石铺设成十字相交之甬道,高于两...
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馆长林恭务在展示出土的彩陶(5月3日摄)。 考古人员在昙石山遗址发掘现场清理墓葬品(5月2日摄)。 记者从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发掘现场了解到,考古工作人员近日在编号为M149号的墓穴中,发掘出30多件墓葬品。其中的两件彩陶和多个保存完好的箭镞,为人们进一步了解距今四五千年的昙石山文化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昙石山文化遗址发现于1954年1月,至今已考古挖掘8次。这次抢救性...
刘名翥民居位于浙江省遂昌县湖岱口村中,座西北朝东南,方位145度,清晚期建筑,二进五开间二厢式楼房,东侧附层,面积约500平方米。砖大门,下半部青石条边。一进五开间,五架穿斗用五柱,两墙边设楼梯弄。边厢一开间,两墙边设小天井。边厢与一二进间设弄堂。二进五开间,五架穿斗用五柱,两墙边设楼梯弄,后墙边设夹弄。檐柱饰牛腿,一二进明间天花施彩绘,边厢及房间设雕花门窗,楼檐设雕花槛窗槛栏,天井条石阶沿,卵石...
近日,施工人员在岳阳城区云梦路某工地进行基础挖掘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岳阳市文物考古所专家根据墓葬形制和墓砖样式初步分析判断,这是一座明代初期墓。 记者昨日在发掘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对墓室进行清理,墓室距地面仅1.5米,棺椁已经荡然无存。在墓室一边的头龛上方的墓砖上,刻有“岳州卫前千户造洪武二十年”等字样。考古人员从墓中发现了将军坛、铜镜、印有“熙元通宝...
陕西省考古工作者近日在西安南郊发现古墓葬群三百五十六座,其中元代成吉思汗时期「军事首脑」刘柏林家族墓地,是迄今为止陕西地区元代墓葬最集中、最重要的一次发现。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存在时间仅近百年,出土文物相对稀少。今年三月,为配合位于西安市南郊的房地产建设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按规定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古墓葬三百五十六座,时代跨度从汉代一直到明代,分布密集、类型多样。其中以元代刘柏林家族墓地的...
一座距今约430年的明代高级官员古墓,前天在宝山区(上海)顾村镇广福村附近的一个工地被发现,墓内已经没有棺木和随葬物品,但现场挖掘出了4尊高大的明代官员石人像、两尊石龟、一座石羊和两块墓碑。墓碑文字表明,墓主为明代万历年间广西巡抚、都察院副右都御使张任。 这座古墓共有4穴,错落排列,可见有长辈和小辈之分。墓穴没有棺顶,工作人员称墓穴里挖出来的都是泥土,没有发现棺木、遗骨及随葬物品。不过,在墓地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