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974年3月,在特殊的国际政治背景下,10多位文物考古队员悄然奔赴西沙,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西沙考古调查—— 1974,西沙考古大发现 ①1970年代,广东省考古工作者和守岛战士在西沙甘泉岛上发掘唐、宋遗址。 ②1994年,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被海南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③1996年,考古人员特地树立“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石碑...
考古发掘现场 此次出土的古代用来蒸饭的甗 昨日,记者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青临高速青州市郝家庄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颇有斩获:在150米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不同时期陶、石、骨、铜等各类文物40余件和众多的陶器碎片,这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古人对吃很在意 陶杯再现制作精湛陶工艺 据考古人员介绍,该遗址位于素有文物宝库之称的青州市境内,早年青州市博物馆曾进行多次调...
河姆渡遗址被2009年第10期《中华遗产》评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同时的评选中,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多项实物被确认为“中国至今发现最早”,它们是:最早的较成熟的“干栏”式木结构建筑;最早的榫卯结合方法;最早的木构浅水井遗迹;最早的装饰用彩石玉器;最早的漆木器;最早的骨哨;最早的陶埙;最早的木矛等8项。另外,田螺山遗址的茶树根,是“中国至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该活动由《中国国...
近日,重庆市垫江县文物管理所在文物普查田野调查中,普查一处毛主席诗词石刻。该石刻位于重庆市垫江县白家湖滨村3社(绿柏街上),座西北向东南。刻于《绿柏花园凉亭》的背面两根石柱上。右边阴刻毛主席诗词上阙.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左边阴刻毛主席诗词下阙.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书体为毛体草书,刚劲有...
近日,重庆永川区三普办田野普查队第二小分队在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发现白莲教军事遗址。 该遗址位于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办事处大桥村云台山山顶上,平均海拔900多米。该地居高临下,植被密集,地势险要,只有四条小路通往山上,分别设有四道城门,分别是宣武门、永安门、天宝门、永定门。周围均用条石彻筑城墙,城墙上设有较多的射击抢眼,城墙上部现绝大部分已毁,墙基依然存在。城内总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有训练场地、要...
大浦水库底下“石蛋路” 日前,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舟山工作站在六横大浦水库库底和龙山隧道山岭下发现两段“石蛋路”。东南—西北走向,残长合计数十米,残宽0.5—1.0米。“石蛋路”做法:先是在就势平整的地面上稍加黄泥夯实基础,接着用稍大石块砌筑路基两侧,然后在路中央铺设鹅卵石间杂小型山石,平面略呈弧形,少事平整,既成。这是舟...
日前,永新县文物普查工作者发现了一座浮雕八卦及蜈蚣图案的石拱古桥。 该桥位于永新县曲白乡中村,呈南北向横跨中村溪上,为单拱石桥,桥墩及桥身用方形青石块砌成,桥面也为大块青石板铺就,桥长20米,宽3米,高9米。桥身下游方向中央刻有“境福桥”字样,上游方向中央浮雕八卦图,两侧分别浮雕了一对蜈蚣,南北对称,栩栩如生,非常精美。据当地村民说,该桥由本地村民集资建造,距今有近300年。 关于该桥身浮雕图案的...
太原市文物普查队在对娄烦县河家庄遗址进行复查时又有了新的发现:共找到9座白灰面房址、两处文化层等遗迹,并且在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的泥质和夹砂灰陶篮纹罐残片,以及夏商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罐残片、夹砂灰陶绳纹鬲足等遗物。 河家庄遗址为一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娄烦县娄烦镇河家庄村东北约100米的涧河北岸台地上,该遗址曾在1980年、1982年进行了两次试掘,清理了数座灰坑、房址。此次调查有了新的结果:...
上周末,由14名地质专家、探险家等组成的“为中国找水”科考队回到成都。昨日,科考队队长、横断山研究会首席科学家、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杨勇,在其家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本次科学考察的成就及惊验历程,并透露他们的惊喜发现:长江长长了10公里!还将向国务院报告。 惊喜发现 长江“长”了10公里 杨勇告诉记者,关于长江的源头一直有“长江三源”之说,即沱沱河、当曲、楚玛尔河,而唐古拉山主峰...
精美的墓碑吸引了不少人来参观 11月8日,南部县文物普查小组工作人员在楠木镇金石村、驷马村发现两处大型清代墓碑。这是该县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发现的规模最大、雕刻最为丰富的墓碑。 位于金石村的墓碑刻造于清代道光年间,为重檐仿木石结构造型,高、宽在5米以上。这一墓碑集圆雕、浮雕、镂雕及线刻于一体,共有人物故事及花卉动物图案87幅。尤其是第三层龛位两侧高约80厘米的童男童女造像颇为传神。 位...
新华网,稷山(山西),2009年11月9日 11月9日,山西运城考古发掘人员在稷山县太阳乡下王尹村的遗址现场实施发掘。新华社发(薛俊 摄) 据介绍,这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距今约4500年)遗址,考古人员9月底以来已发掘出白灰面房址、陶窑、灶坑、灰坑等50多处遗迹以及石器、陶器、骨器等百余件文物。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聚落分布、变迁以及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时,在呼勒斯太苏木达格图嘎查北30公里的马鬃山附近,发现了一处较大型的石板墓葬群遗址,该遗址与之前发现的突厥石人墓相距不远。墓葬大部分依山而建,面积约2平方公里,沿山坡呈不规则的环形状分布,保存较完整,单体墓葬数量达100座以上,一般呈东西方向坐落,面积大小不一,大墓约为12×8米、10×6米,小墓约为4×6米...
日前,永新县文物普查工作者发现了一座浮雕八卦及蜈蚣图案的石拱古桥。 该桥位于永新县曲白乡中村,呈南北向横跨中村溪上,为单拱石桥,桥墩及桥身用方形青石块砌成,桥面也为大块青石板铺就,桥长20米,宽3米,高9米。桥身下游方向中央刻有“境福桥”字样,上游方向中央浮雕八卦图,两侧分别浮雕了一对蜈蚣,南北对称,栩栩如生,非常精美。据当地村民说,该桥由本地村民集资建造,距今有近300...
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中央大学中古文学部教授池田和臣日前发现并确认了两页《源氏物语》续篇“巢守帖”的古书抄本。《源氏物语》共54帖,此次发现的“巢守帖”中写有古本注释和人物关系图,被认为是原作者紫式部死后由他人续写的,成为探寻《源氏物语》变迁的珍贵资料。 “巢守帖”向来被视为《源氏物语》主人公光源氏死后的故事《宇治十帖》...
资料图片:襄汾赵雄花腔鼓亮相平遥古城(来源:山西襄汾综合门户信息网) 花腔鼓 花腔鼓是襄汾县赵雄村一带流行范围很窄但又影响广泛的民间傩舞。它源于祭祀,是别具风格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与传统的鼓乐表演不同的是,襄汾花腔鼓的表演者和伴奏者均戴“阴曹鬼怪”的面具,使用扁鼓、梆子、小锣、夹板四种乐器,表演内容为“五鬼闹派”和“众鬼闹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