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神鸟”。 在中国灿若繁星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几乎找不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更加神秘、更加“超自然”和更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了。三星堆和兵马俑,就是中国考古在国际上的两个代表性符号。 2009年国庆期间,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年度大展——《巫与神的世界———三星堆金沙珍宝展》一举成为开馆以来最叫好且叫座的展览之一。 策划:赵洁 文/图:卜松竹 通讯员:胡尧瑶 三星堆、金沙之谜...
中国古代北方唯一的“海关”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山东省胶州市,近日考古人员发现这一遗址周边断层清晰地展示了中国从宋代至今六个时期的文化层叠加现象。 中国古代“海关”即市舶司,负责船舶进出口登记、征收税款、处置舶货、办理船舶出港与回航手续、招徕和保护外商等。中国古代北方唯一的市舶司被称为“板桥镇”,于唐朝时期设立在中国东部沿海的胶州...
禹墟考古发掘最新报道《禹墟发现罕见白土陶鬶》刊出后,一些热心读者致电晨刊热线,除了关注禹墟考古发掘最新进展以外,还询问了有关“陶鬶”问题,特别想知道禹墟究竟发现了几种陶鬶。 禹墟考古队负责人、社科院考古所王吉怀研究员介绍,自2007年禹墟首次考古发掘以来,在文化层探方内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碎片,特别是在距夯土台不远的西南部发现了一处灰坑,分层埋藏了大量的残碎陶器,其中一部分就...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部门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的师二村中发现了一对保存较好的明代石狮,体量高大,雕刻精致,是长安普查以来新发现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民间石刻,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关于这对石狮还有一段民间流传的轶事。 狮子在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中代表了吉祥,从每逢年节的狮子舞中就可见其一斑,而老宅子门前、庙门前放置石刻狮子,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组成部分。据介绍,此次普...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在重庆三峡库区发现了大型汉墓群。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此次考古发现位于重庆三峡库区涪陵区至丰都县境内,发现的9处墓葬中有4处汉墓群,分布面积较大,地表有较多汉砖。考古专家表示,三峡库区多次发现大型汉墓群,此次发现再次丰富了重庆地区汉代丧葬研究的实物资料,对完善该地区汉代墓葬演变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此次考古调查还发现了2处石刻造像,为清代宗教遗迹,雕刻精美,造型生动,...
图为商代盐业作坊遗址中的一个大型煮盐灶台。 图为编号为SS8的遗址发掘现场。 图为遗址现场出土的商周时期盔形器。 寿光市双王城水库是南水北调胶东输水干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开工的临近,双王城水库盐业遗址群的发掘工作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2008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东输水利工程建设,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寿光市文化局组成的考古队对水库工程...
山上随处可见瓷片堆积层 村民收藏的珠光青瓷 近日,我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南安金淘镇凤凰山发现一个宋代珠光青瓷窑址。考古专家称,珠光青瓷是以日本高僧命名的,是我国古代外销瓷中的瑰宝。 面积 占地100多亩 凤凰山位于金淘镇深辉村,是一个青山环抱,环境幽静的好地方。窑址面积达四五个山头,100多亩,到处是堆积层,随处可见废弃的碗、碟、盆、杯及汤匙的碎片,还有大量匣钵、垫饼等制瓷工具。 ...
纺织物残块 墓室 墓室木棺漆皮 墓葬全貌 近日,四川省广安市在广安区鑫源街扩建工程中,推土机推出一处明代大型联体石室墓葬。省、市、区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葬位于大石头梁子半腰,座北朝南,东西并排13个墓室(从东到西依次编号为S1、S2……S13),其中7个墓室前部分被推土机破坏,1个早年暴露在外,5个保存完好,总面积 平方米。墓室平面长方形,形制基本相同,由墓门、墓室...
我们的祖先通过饮用河流、山泉的自然水到自掘井泉再到我们现在每家每户的自来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迁过程。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始又传统的东西正在逐步从我们身边消失。有幸的是,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我县普查组走进偏远的乡村,发现一批原始的山泉及古水井。如:金鼓乡观音岩的山泉、高堰乡景八湾的古井、石安镇的窑湾水井、金石镇的水巷子龙王井、八洞镇的龙王井、秋林镇的江家坪水井、古井镇的曾家水...
近日,河北省文物调查队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从而将秦皇岛市人类活动的历史前推到距今3万年以前。 遗址由省文物考察队文物普查时发现,位于该县双山子镇黄丈子村岭上自然村,经发掘出土砍砸器、石核等旧石器时代遗物4件。省文物研究所专家依据石器出土地层判断,这几件石器属于距今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遗物。
近日,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禹会村遗址考古队向记者展示了最新发现:一尊高约30厘米的白土陶。据考古队负责人王吉怀研究员介绍,白土陶在整个龙山文化时期极其罕见,是当时最高级的礼器,白土陶的出土是禹墟今年第三次考古发掘以来的一项重大发现,证明禹墟曾经发生的聚集祭祀活动级别高、规模盛。 这尊白土陶腹径约14厘米,颈部上粗下细,有4道凸起纹饰的带状把手自颈至腹。敞口流部近锥形,流尖上翘。王吉怀介绍,是龙...
11月16日,蚌埠禹墟考古发掘现场传出惊人消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考古中心科研人员在对禹墟考古发掘工地文化层土壤标本浮选过程中,发现了5粒炭化小麦颗粒。这对考证小麦的起源、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史、探讨淮河流域早期农作面貌等,具有重要价值。 据考古队负责人介绍,提供浮选的土壤标本为禹墟夯土台西南祭祀坑内。科研人员在进行认真比对后,发现籽粒腹沟明显,确认就是小麦的炭化颗粒。这5粒小麦入土前经过炊煮,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