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8月16日,安徽省图书馆东一楼展厅拥入1万多名普通市民、政府官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在这里,安徽省历史上处置涉案人数规模最大、涉案品种最多的一次贪官涉案物品拍卖会举行了预展览。从17日上午8点半开始,1135件贪官涉案物品将在这里公开拍卖。 据悉,此次贪官涉案物品拍卖会由安徽省纪委办公厅主办,由安徽省纪委办公厅指定的安徽省银河拍卖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拍卖。 据银河拍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斌介绍,此次...
位于安徽省境内、千年前楚霸王项羽遭遇“四面楚歌”的垓下古城遗址,日前在考古发掘中取得重大突破。新发现的早期史前城墙和出土的170多件文物,在将遗址年代大大提前的同时,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白。 经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7年1月30日至6月25日对垓下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工作人员通过勘探和发掘发现,遗址的城垣构筑分为建造于不...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在蚌埠市固镇县召开的垓下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通过对垓下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垓下遗址是一处大体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秦、汉两个时期文化遗存的古代遗城。这是我国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史前考古城址发现后,在淮河流域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它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白,是我省史前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 今年1月30日至5月14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于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居委会境...
近期,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乡凤凰村村民杨安武、黄仲庆等人将其在该村凤凰山垃圾场附近邬家圩发现的3块墓志,其中明代2块,清代1块,运送到市博物馆,博物馆对他们的行为表示高度赞扬,并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明代两块墓志为青石,均有残损,从残存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此为一汪姓男性墓志,落款为赐进士第通口大夫加正三品服俸太常寺少卿前吏科给事中入侍经筵奉,文尾有两方印,为阮大成印,下为丙辰进士。阮大成(约1587...
7月20日,安庆市博物馆接到市电视台市民热线,在东围墙街一施工工地发现一类似铁炮样实物,市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经确认这是一门罕见的清代晚期旧式后膛炮。此炮身长3.01米,炮头直径38厘米,口径16厘米,炮耳直径16厘米,后膛直径20厘米,通体为生铁翻砂铸造,重约3-4吨,为全省少见。因为后膛炮威力大、射程远,此处又出土大量青砖及石片,初步推断这里曾为江防炮台,用于封锁江面,镇守安庆。作...
最近,安徽省著名古陶瓷专家李广宁在池州市考古调查,发现一处唐代专烧黑陶瓷的窑址,陶瓷釉色晶莹,资质偏高。 该窑址位于贵池区涓桥镇金星村,属丘陵地带,因近村修桥铲土露出碎瓷片堆积层。从断面看,窑址堆积层最厚处有1米多。 李先生现场采集到瓷器标本有罐、瓶、钵、执壶等,釉色主要为黑釉,黑亮滋润,形体厚重,应为民间用瓷。瓶、罐类器物多为四系、小盘口,执壶均是短流、带形鋬手,这些都是唐代瓷器造型。专家认...
新华网合肥7月11日电(记者熊润频何晏)记者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获悉,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工作目前进入尾期。此次发掘面积约450平方米,出土各类玉器、石器和陶器近400件。 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杨立新介绍,今年5月18日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凌家滩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此次发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墓地的北区,主要了解北区的墓葬分布状况;第二阶段在墓地的南区以东,主要了解...
6月28日拍摄的在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猪”。6月24日,位于安徽省含山县的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工作取得重大突破,考古专家发掘出一头“玉猪”。据专家提供的数据,“玉猪”长约75厘米,宽约22厘米,高约38厘米,重约80公斤,由较为粗糙的玉石雕刻而成。目前,“玉猪”的年代已基本确定为5500年前。新华社发(...
近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对2006年桃花店古墓群彭岗墓区发掘的共600余件陶器进行了修复。 此次陶器碎片较多、器型较大,拼对及补缺时均有一定难度。经过近一个月的集中修复,已成功修复陶器600余件。这批古陶器包括罐、壶、瓿、灶、钫、井、炉等器形。此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为此次墓区汉墓的断代及合肥两汉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提供了丰厚的资料。
从历时一个半月的蚌埠禹墟发掘现场获悉,一期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目前,文化层已经被回填完毕,夯土层被覆盖一层细沙等待回填。考古人员回填前,在一处较深的灰坑内又出土一批精美的陶器,令专家们喜出望外。 6月17日上午,在位于禹墟考古的专家宿舍区,修复专家正在修补一个残缺的陶罐。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王吉怀研究员介绍,这批文化层里出土的陶器有25件,都是在文化层下部的大型灰坑里发现的。灰坑作为古人的垃圾...
凌家滩第五次发掘已有一个月时间。昨天从现场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原先开启的11个探方东南方向又重新布下4个探方。让他们惊喜的是,发掘当日,4探方便出土了三件玉器,包括一件玉璜和一个玉镯。这也是先民礼器——玉璜首次现身第五次发掘现场,这似乎意味着下面的发掘更值得期待。 新探方内发现玉器 张敬国教授告诉记者,凌家滩第五次发掘主要是想解决一些学术问题,包括这里的墓地结构、布局。而这几个新布探方也正在凌家...
日前,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宿州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途经宿州市区的一段隋唐大运河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宋代石建筑码头。同时还发现了沉船木块和涉及10多个窑口的1800余件瓷器。 新发现的宋代石建筑码头位于宿州市护城河内,考古人员据此判断当时应属于“闹市区内”。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专家贾庆元介绍,此次发现的宋代石建筑码头保存比较完整,全部是用巨石堆砌而成,目前已发...
太湖县晋熙镇晋湖村村民李敬华无意中挖出一古墓,考古专家从出土的文物初步鉴定,该古墓年代在西汉早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李敬华近日在盖新房挖地槽时,突然发现地底下有一块松土的地方,一直挖下去后,挖到一个陶钫,当时他自己怀疑那里可能是一个古墓,于是向县文物所进行反映。太湖县文物所考古工作人员随即前往事发地,正在太湖横山古文化遗址工作的省考古所专家也闻讯赶到了现场。经过两天时间的紧张发掘,考古人员...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距今约60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家滩遗址自1985年发现以来至200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过4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200多平方米,发掘墓葬66座。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遗址的第五次发掘筹备工作已经开始。...
史书中记载的“禹会诸侯于涂山”,“涂山”究竟在哪里?安徽省蚌埠市境内的禹会遗址真的跟大禹有关吗?记者从蚌埠市有关部门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家近日将对蚌埠境内的禹会遗址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正式考古发掘,有关“禹会诸侯”的历史真相将有望被揭开。 禹会遗址位于蚌埠市西郊的涂山南麓禹会村。1981年,禹会村首次发现了龙山时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