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华文明的源头,除了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也是重要源头之一。长久以来,考古界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良渚文化的核心区仅限于环太湖流域,很少跨越长江这一道天堑。如今,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近日,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江苏省兴化市蒋庄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500多件良渚文化时期的陶器、玉器等生活用品。更罕见的是,墓葬中还出土数百具非常完整的人类遗骨。 找榆树根,意外发现大遗址 据兴...
“良渚文化刻划符号研究”作为良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于2011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该课题将全面收集、整理(主要是拍摄照片、拓片、进行文字记录及资料分类整理)良渚文化时期器物上的刻划符号,并出版图录,通过这一基础性的工作来填补这方面资料的空白,方便各界的爱好者与学者深入研究。同时,在整理资料的同时,对这些刻划符号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当时的符号系统在环太湖地区,乃至长江流域各族群交流、融合的过程中...
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在今天表现为民间无处不在的“玉石情结”——材质、题材各异的玉雕工艺品均为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然而,玉雕行业繁华背后却渐露疲态——商业化、规模化在带来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作品的题材、构图、风格等方面存在“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 行家认为,一旦玉雕艺术无法为材料带来附加值,反倒损坏原材料的价值,收藏者可能转向收藏原石而放弃雕工。 文、图(除署名外)记者林琳 ...
玉架山遗址考古现场。 刘斌 摄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又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29日,记者在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玉架山遗址看到,浙江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历时3年发掘了多个环壕的良渚文化聚落遗址——这种聚落模式在良渚文化考古和长江流域史前考古中都是新发现。 考古队发现了围绕遗址周边的完整环壕遗迹,环壕内主要分布着墓葬和建筑遗迹。这处编号为“环壕Ⅰ”的遗存,是良渚文化首次发现...
玉架山遗址地形图 玉架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街道万陈小区,因“余杭经济开发区”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合作,于2008年10月至今,对该遗址进行了全面钻探调查与发掘,目前工作仍在进行之中(考执字(2011)第(160)号)。 调查勘探面积总计约1平方公里,共发现了由六个相邻的环壕围沟组成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目前已...
■浙江海盐 朱积良 1987年,浙江余杭县溪湾村瑶山出土了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玉梳背。该玉梳背呈青白色,具有透光性;器身扁平,两侧边稍内弧,上端中部向上凸起一尖顶,底部扁榫上有3个对钻而成的小圆孔。从其外形看,与古代神人的冠帽极为相似。但是,最初出土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件玉器的用途,所以称其为“冠形器”。如今,该玉梳背存放于浙江省博物馆中。 无独有偶,1999年7月,浙江海盐县横港乡周...
小青龙遗址位于桐庐县东南,遗址坐落在大奇山北麓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垄状岗地上。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因工程建设,今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桐庐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目前发掘正在进行中。 通过发掘了解到,遗址的西北部为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区,东部是以红烧土堆积和灰坑为代表的生活区,南部的山垄上也断断续续地分布着一些同时期的文化层堆积。墓葬区的北部已被取土破坏,在现存的墓地...
12月8日上午,由无锡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神圣与精致——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隆重开幕。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佳中、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无锡市文联主席雷群虎、无锡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主任刘川、无锡博物院院长黄浩然等出席开幕式。 玉器历来被人们视为吉祥如意、纯洁高尚的瑞器。对于玉器的崇高信仰,中国古已有之,作为崇玉之国、爱玉之邦,玉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我们的精神世界,在源远流长的中...
桐庐小青龙遗址,位于桐庐县城南街道石珠村西,遗址坐落在大奇山北麓一条西北——东南向的垄状岗地上。2011年9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桐庐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目前发掘正在进行中。 通过目前的发掘了解到,遗址的西北部为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区,东北部是以红烧土堆积和灰坑为代表的生活区,南部的山垄上也断断续续地分布着一些同时期的文化层堆积。 目前,已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在墓葬区发现...
良渚文化是我国东南地区主要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年代约在BC3300-BC2500/BC2400年左右。主要遗址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张陵山、武进寺墩、昆山赵陵山、浙江吴兴钱山漾、余杭反山、瑶山、莫角山、汇观山、庙前等。 良渚文化的地理环境有三种,分布于土墩之上的约占60%左右;分布于平地之上,周围有纵横交错的河流的遗址占30%;分布在高阜的古代海岸的冈身之上占5%,如上海马桥遗址。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