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6年9月,江苏省常熟市罗墩良渚文化遗址的修复保护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建成后将填补常熟古文化遗址向市民展示的空白。 民盟常熟市委盟员张永华的老家就在良渚文化遗址的罗墩村。张永华发现,村民们都希望遗址能得到政府重视、保护和开发。如何让老家这份宝贵的财富发光发热,为百姓带来福利和幸福?张永华一直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民盟副主委陈红娟在一次尚湖镇区域人大代表听取选民意见征集座谈会上...
9月27日“韫玉良缘——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衢州市博物馆一楼二号临展厅开展。本次展览由杭州市余杭博物馆及衢州市博物馆联合主办。此次共展出130余件良渚玉器,包括琮、璧、钺等礼器,玉环、玉镯、锥形器、玉梳背、项饰等饰品及日用品,向观众全面展示良渚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悠久历史,深度介绍良渚文明当时复杂的社会关系。 良渚文化玉器作为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达到中国史前玉文化之高峰 ...
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以保护、开发为主的常熟市尚湖镇罗墩良渚文化遗址修复保护工程日前正式启动,距今5250多年历史的遗址有望“原貌重现”。 江苏省馆藏文物鉴定定级专家组成员周公太告诉记者,此次修复性保护工程是尚湖镇政府重点实事工程之一,计划投入40多万元,修复遗址面积近400平方米,在对遗址以及周边区域的高台泥土、杂草、杂物进行清理,并加装保护木栅栏的基础上,将重点恢复14座古墓葬旧貌,特别...
六处发现被评为“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古城被我国考古学泰斗称为意义不亚于殷墟——在位于杭州西北方向的余杭区,一片丘陵地带芳草萋萋,5000多年前,这里已经初现国家形态的起点,它就是良渚文化。 经过80年特别是近30年来的不懈努力,考古工作者在当地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成果,世界将由此重新认识一个远古的中国。 中国学界发现:良渚古城发现意义不亚于殷墟 ...
2010年上半年为配合杭黄高铁建设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铁沿线进行了考古调查,在富阳区大源镇亭山村瓦窑里自然村南面发现了瓦窑里遗址。 发掘表明,瓦窑里遗址主体堆积属为良渚文化时期遗存。本次考古工作的另一重要收获,是确认手指山北坡外的平缓坡地是一处面积较大的良渚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 瓦窑里良渚文化墓葬的发现、出土和手指山良渚文化遗址的确认,是富阳史前考古的又一重要收获,也...
抢救性发掘场景 典型良渚文化贵族墓地石钺 6年前,为了配合杭黄高铁项目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高铁沿线的萧山、富阳、桐庐等县市进行了考古调查,当时在富阳区大源镇亭山村一带的地表下发现了唐宋之前的一些文物碎片。 昨天,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工程沿线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前不久刚结束,考古人员在富阳大源的亭山村瓦窑里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陶器、石锛和石钺等重要文物,...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壁的确素壁多,有神纹的壁并不太多。 鱼是良渚部族栖水而居最喜欢的食物,个见并不是图腾, 而如同汉代握豕一样,象征殷富的艺术表达。 良渚二节琮,看良渚晚期,为何看良渚晚期?根据所留下的信息,兽面纹和神秘的眼睛,这是良渚文化,与河洛文化及东夷文化——脉相传。现学术观点主要集中: 1、蚩尤和良渚文化的关系。 2、良渚神徽。 3、图腾。 4、神兽首。 学者发现一个...
收藏高古玉器,或常到各大博物馆参观远古文物者,多少会对原始民族及其社会、信仰,以至意识形态等有进一步认识。 例如附图,乃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距今约四千年至五千年前)刻“兽面纹”的“山形”玉器,亦称作“三叉形”器;造型与纹饰皆十分独特。迄今,据知仅于余杭反山和瑶山墓地出土这种纹饰之“山形”玉器;浙江其它地方皆没有发掘出来。 “山形”器大体放墓中死者头部,中叉皆钻圆孔(见图),辄与长玉管接连;乃寓...
良渚文化墓地上层墓葬(西-东) 良渚文化墓地发掘的玉器 近日,南京博物院召开江苏兴化、东台蒋庄良渚文化遗址考古成果论证会,来自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全国文博科研单位的20余位考古学家齐聚江苏。在实地考察后,专家认定蒋庄遗址为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它的发现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 蒋庄遗址初露真容 ...
3月18日,余杭博物馆“韫玉良缘——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云南普洱市博物馆举行了开幕式。 在距今约5300至4300年间,当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还处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时,在钱塘之北,太湖之滨,良渚先民已逐渐告别了原始氏族部落的时代,走向了建立方国的辉煌历程。本展览通过130件(组)良渚古国的遗珍,和观众一同“穿越”回了数千年前,领略良渚古国的辉煌文明。 本次展览持续两个月,这是续四川之后,良渚文...
经过南京博物院多年的考古发掘,位于江苏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良渚文化遗址目前已初露真容。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介绍,蒋庄遗址目前共清理墓葬280座、房址8座、灰坑110余座以及水井、灰沟等其他遗迹,出土玉、石、陶、骨器等不同材质遗物近1200件,并出土了234具“良渚人”骨架。 蒋庄遗址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大型聚落,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考古发现的空白。遗址内的墓地...
江苏兴化、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上,280座古墓像“列阵”一样,密密麻麻。历时5年多的考古,不仅出土了200多具遗骨,还有大量陶器和玉器。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后,对蒋庄遗址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是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生活在这里的“良渚人”前后长达1000多年,他们中有身高超过1.7米的帅哥,也有长腿美女,他们过着征战、打猎、耕种的生活。 现代快报记者 ...
江苏兴化、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上,280座古墓像“列阵”一样,密密麻麻。历时5年多的考古,不仅出土了200多具遗骨,还有大量陶器和玉器。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后,对蒋庄遗址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是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生活在这里的“良渚人”前后长达1000多年,他们中有身高超过1.7米的帅哥,也有长腿美女,他们过着征战、打猎、耕种的生活。 历经4000多...
经过南京博物院4年多的考古发掘,位于兴化、东台交界处的蒋庄遗址初露真容,这是一处良渚时期的文化遗存,从距今约5000年起,先民们在此生活了千年左右。2月28日,来自全国的20余位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进行论证,认定此次考古意义重大,不仅突破了良渚文化北不过长江的传统学术观点,而且首次大量出土良渚时期先民骨骼,通过现代科学检测,那些隐藏在骨骼中的中华文化基因有望被破解。 考古现场目前仍保留着一片良渚文化...
清理第一层墓葬,地上一个个坑都是古墓 中华第一尊 出土的玉器 刻着野猪的黑陶壶 出土的陶器 资料图片 江苏兴化、东台交界的蒋庄遗址上,280座古墓像“列阵”一样,密密麻麻。历时5年多的考古,不仅出土了200多具遗骨,还有大量陶器和玉器。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位考古学者实地考察后,对蒋庄遗址进行论证。专家们认为,这是长江以北首次发现的大型良渚文化聚落,生活在这里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