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收藏家马未都现场传经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在5月14日中国银行举办的《盛世通宝 方孔十珍》金银钱全球首发仪式上,应邀出席的收藏家马未都,从中国历史上的王朝盛世到收藏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精神诉求,为数百名中行客户和投资爱好者评说盛世收藏经验。 “盛世是一天一天积累得来,但乱世却是一天就能到来的。”马未都在14日的讲坛上,细数了中国历史上历代盛世。他说,除却康乾盛世维持时间超过百...
我单腿下跪,与之合影,了却久远的心愿。 我曾经在多本书上看见过这只宣德景泰蓝大盖罐,看看尺寸知体积,虽能想象也仅限于想象。在中国馆中,当我远远地看见这只大盖罐时,想象才变得实际,此罐尺寸之巨,虽有心理准备,仍难免心中称奇。 景泰蓝是个民间俗称,学名叫掐丝珐琅。其实,学名只在学术界写文章用,民间及口语亦称景泰蓝。按明朝宣德炉、成化杯、万历柜之称谓,景泰蓝也应诞生在景泰年间,但恰恰与众不同,景泰蓝...
他,凭着深厚的文博知识和先知先觉,靠“捡漏淘宝”,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他,深入研究、见多识广,频频著书立说,传播灿烂的中华文明; 然而,面对日盛一日的收藏热潮,频频刷新的艺术品拍卖价格,他却冷静地表示:中国人不适合拍卖艺术品…… 他,就是中国收藏第一人、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乱世藏黄金,盛世兴收藏。 4月8日,马未都应民盟广东省委...
一口地道京腔、一袭唐装马褂。昨天,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到广州举办了一场关于“收藏与历史”的讲座,活动由民盟广东省委、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主办,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清明节,马未都到香港参加了苏富比拍卖公司组织的朱汤生先生追思会。而刚刚落幕的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再度掀起新一轮狂热,总成交额高达6.48亿港元,创下苏富比中国书画历年最高的季度总成交额。对于越来越狂热的市场,人们也把...
因为受马先生博文的启示,我重温了自己今年8月在大英博物馆拍摄的这件大理石浮雕的照片,我为之震惊的是:激战中的拉比泰的左右两个睾丸如上帝的天平一样平衡!--肖鹰近日读到马未都先生一篇谈希腊艺术观感的博客文章。在文中,马先生称在希腊德尔菲考古博物馆看到一件男性躯干雕像(无头雕塑),这件雕像“忠实地再现”了男性两个睾丸“左低右高”的“生理细节&...
国际国内的收藏市场越来越热。一件藏品动则千万元甚至过亿,不仅让人惊呼收藏市场“亿元时代”的到来,也因此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藏友总会自问,收藏究竟是为了什么?收藏和自身幸福又有多大关系?2月17日,我们在上海见到了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天下藏宝》主持人王刚和作家海岩,他们用多年的收藏经历,向大家讲述了收藏带来的乐趣以及每个藏友所要行使的文化职责。 寻找文化乐趣 马未都、王刚和海岩,在本职...
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从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出版了《明清笔筒》、《中国鼻烟壶珍赏》、《中国古代门窗》等著作。目前致力于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研究和整理。器物之美折射出我们的精神需求、文化修养和生活方式,选择什么器物如何在家中陈设并非...
观复博物馆,被人知晓,是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民营博物馆。而被人关注,却是因为它的创始人和现任馆主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 废墟中的孤岛。以此来形容今天的观复博物馆一点都不夸张。 在几经辗转之后,记者终于寻找到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附近的观复博物馆。只是眼前的景象让我很难将其与鼎鼎大名的观复博物馆联系在一起:狭窄破旧的马路上驶过一辆辆运输车,成片的砖块瓦砾中一些施工队正在做着收尾工作,伴...
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戒备森严的库房里收藏着40件元青花,其中不乏举世孤品,在收藏界声名远播 摄影:杨大洲元青花在陶瓷界是个让人兴奋的话题,以价值而论它曾长时间保持高不可攀的世界纪录。2005年夏天,一个画着传统谋士故事的元青花大罐,从荷兰一个军官后裔家中的阁楼上搬下来,放在了佳士得的伦敦拍卖场上,几番搏杀,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世界纪录。当时购买这只罐子花去的钱在伦敦黄金市场可以购得整整两吨黄金。这个价...
自1997年观复博物馆成立以来,中国建立私立博物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在这私人办馆的洪流中,能够坚持至今并逐步进入发展轨道的博物馆却寥寥无几,更多的仍在资金困顿的夹缝中苦苦地支撑,甚至逐渐湮没在公众的视野之外。可以说,观复博物馆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私立博物馆,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是成功的典范。这风风雨雨十几年,其中的艰辛不易可想而知,但更重要的,是马未都走出的这条“观复之路̶...
解读观复博物馆电视上的马未都给人的感觉总是古怪而刁钻,句句话都掷地有声,让人无力反驳。而现实中的马老爷子却谦逊、随和,采访过程中不休说的尽力配合,恍然间几乎让人产生错觉,觉得有时候电视节目真是一种罪过,多好的老爷子啊,就那么被妖魔化了。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私立博物馆创始人、观复博物馆馆长对于观复基金会的成立,马未都直言:“基金会的成立是为了养育博物馆,让博物馆能够高品质的运营。&rdquo...
近日,有报道称,马未都将苦心经营了15年的私人博物馆捐出,由基金会管理而不留给儿子,让记者对马未都肃然起敬又着实不解。虽然自己因收藏而名声大噪,但马未都对如今的“收藏热”却并不以为然。 记者:您能谈谈观复博物馆现在的情况吗?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今年进入第15个年头。这个行业发展得很快,速度超过了我最初的想象,现在全国有3000多家博物馆。在这...
资料图:马未都 中新社发 江心/摄 近日,有报道称,马未都苦心经营了15年的私人博物馆捐出,由基金会管理而不留给儿子,让记者对马未都肃然起敬又着实不解。到底是更喜爱儿子还是更舍不得博物馆?为什么不捐给国家而由基金会管理?是记者急于想要的答案。 首次走进国内第一个私人博物馆,首次与荧屏上人气了得的收藏家马未都面对面,没想到他却说自己“对收藏家这个名号实在是不喜欢”。而更愿...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为什么没把观复博物馆捐给国家 本报记者 王润文图 J069 CFP供图近日,有报道称,马未都苦心经营了15年的私人博物馆捐出,由基金会管理而不留给儿子,让记者对马未都肃然起敬又着实不解。到底是更喜爱儿子还是更舍不得博物馆?为什么不捐给国家而由基金会管理?是记者急于想要的答案。首次走进国内第一个私人博物馆,首次与荧屏上人气了得的收藏家马未都面对面,没想到他却说自己“对收藏...
资料图:马未都。 中新社发 江心 摄 近日,有报道称,马未都苦心经营了15年的私人博物馆捐出,由基金会管理而不留给儿子,让记者对马未都肃然起敬又着实不解。到底是更喜爱儿子还是更舍不得博物馆?为什么不捐给国家而由基金会管理?是记者急于想要的答案。 首次走进国内第一个私人博物馆,首次与荧屏上人气了得的收藏家马未都面对面,没想到他却说自己“对收藏家这个名号实在是不喜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