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元明时期军垦营驻地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旧店乡北营村一位农民在自家院中挖掘水井时,意外发现一座疑似烟囱的古代砖土结构建筑物。两年来,他断断续续挖掘出土了大量陶瓷碎片、贝壳、动物骨头、铁器、草木灰等器物。近日,文物部门多次派人到现场考证,经专家鉴定,确定该处为元、明时期军垦营驻地遗址。

 

  据遗址发现人王福臣介绍,2015年8月,他在自家院中挖掘水井时,无意发现地下约1米深的位置出现了以前的古青砖。村里80多岁的老人韩国如告诉他,抗日时期,农民武装自卫队在此处挖地道时曾挖出过房屋的大木梁。于是,他就一直在附近挖,直到挖出一堵青砖墙。沿青砖墙继续挖下去,竟然挖出一座砖土结构的圆形建筑物。

 

  这座建筑物呈上窄下宽柱型形状,上端直径约1.2米,下端直径约1.5米,目前出土部分高约3.5米,如烟囱形状。据介绍,在挖掘过程中,一直伴有浮砖出土,每块浮砖均有明显的烟熏火燎痕迹。同时,还发现大量陶瓷碎片、贝壳、动物骨头和铁器等物品。

 

  在圆形建筑物西南约6米、地表以下4米处发现两处断墙,周围有6层层理分明的草木灰层。同时,在建筑物西北方向约10米处还发现大量疑似马和其它动物的粪便,充分证明当时驻扎在这里的军队规模和数量非常庞大。

 

  区文化馆副馆长杨俊月告诉记者,元、明时期一直到清代的几百年间,各朝在北营村均长期驻军屯田,既能巩固边防,又利于发展生产。据此推断,这里应该是元、明时期军垦营驻地遗址。并且,出土的陶瓷碎片与元代青花瓷的风格一致。

 

  邯郸学院地方文化研究院教授李延军表示,这处军垦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肥乡当时的建筑风格、军士生活、饮食习惯等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当地文物部门正在拟定计划进行挖掘、保护,以期待更有价值的发现。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