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图安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这种自然的民窑青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官窑青花则代表着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平。 康熙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改变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纹轮廓线,然后涂色的传统方法,即单线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绘画,一种颜色能表现出浓淡深浅多种...
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态,仿古创新。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窑烧制,尽管体积较大,但极少变形,风格挺拔向上,粗犷豪放,制作规范,丝毫没有笨拙感。中小件器物富有独创性,严谨大方。主要品种有:盘、碗、碟,杯、盒、瓶、尊、壶、罐、炉、钵缸、香熏、笔筒等文具、挂钟等。
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
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
日前,武安市考古专家在本地发现一座保留着明清原始建筑风貌的村庄———贺进镇后临河村。 据考古专家介绍,该村三面环山,风景秀丽,共有农户100余家,村民300余人。虽经数百年风雨洗礼,该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民居仍完整保留着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格局。民居自东至西,顺势而建,高楼低宅,错落有致,村中拴马桩、上马石、石碾石磨、石楼石阁随处可见,古城楼、观音阁、古戏楼、龙神殿、天地坛、关公庙、马王庙、武安祠...
近年来,彩瓷成了瓷器收藏市场的宠儿。尤其是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等瓷器更有上佳的表现,一些精品更是以上千万港元甚至上亿元的价位成交。 事实上,彩瓷一直都有不错的“人缘”。1997年,一件清雍正粉彩过墙枝蝠桃纹大盘,以1520万港元成交。同一场拍卖会上,清乾隆珐琅彩黄地开光式胭脂红山水纹碗,以2147万港元成交。1999年,一件雍正胭脂红地珐琅彩月季绿竹...
康熙青花瓷器的款识,丰富多样。朝代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 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
近日,江西奉新县文物普查队在该县柳溪乡店下村文物普查时发现一处清代石刻水契。石刻水契分两次刻上,内容为:“当官永买,同治丁卯年立,业户刘为仁买上正坡水,管□□。立契所管存照。”“光绪已卯年,业户□□仁买,买本坡水□分照契管。”这是当时乡民买灌溉用水时的契约。石刻水契的发现,填补了宜春市历史文物类别的一个空白,也为研究民间契约历史提供了佐证材料和文物资...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出土的衣物。 棺材里为啥要放一根甘蔗?封口严密的坛子里到底装了什么东西?这两座古墓是什么年代的?上周四和上周五,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和省里的考古专家对市区两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当时留下了不少谜团。经过这两天初步清洗处理,从古墓中出土的器物渐渐被揭去神秘面纱。 坛子里装着骨头甘蔗是“打狗棒” 当时,许安村古墓里出土了一只封口严密的坛子。坛子里面装...
在这些商城遗址上,普查人员发现的众多陶器碎片。(榆文摄) 我省文物普查工作近日又取得重大进展。文物普查人员在清涧县李家塔镇地区的无定河支流旁的山峁上发现商代石城遗址6处。每处商城之间相距5千米到10千米,均匀分布在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这6处商城遗址所处区域里的各条支流小河呈树枝状分布,最后全汇入无定河。有一处商城城址,与无定河干流之间的距离是40千米,也是6处商城遗址中距离无定河...
嘉庆青花的纹饰题材丰富,受乾隆青花的影响甚为明显。绘画技巧上,随形变化,笔法纤细、流畅,构图由繁缛逐渐变为疏朗,工笔多于写意。但总的笔法拘谨,构图刻板,布局不及乾隆合理。不过嘉庆早期青花瓷,纹饰相当精细,基本与乾隆瓷相似。 嘉庆时流行的纹饰有:夔凤、婴戏等,其他常见纹饰还有云龙、云凤、飞凤、双凤、龙凤、夔龙八宝龙凤穿花、松鹿、锦鸡牡丹、山水、仕女、人物、婴戏、八仙过海、松石人物、缠枝莲、勾莲、...
这一时期,纪年款的格式、种类都较前期规矩、单纯,且后代的仿制品很少。 嘉庆初年(嘉庆四年之)仍旧使用乾隆时的红彩写款,有些瓷器依旧署乾隆朝款识,直至乾隆皇帝驾崩。 早期官窑多写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篆书款,个别的也有“嘉庆年制”四字图章款,嘉庆晚期青花多写楷书款,有四字和六字。嘉庆时年款楷、篆并用,但整体上看是以篆书款为主。字体工整,结构...
器型比乾隆朝要少得多,品种也有些变化,属于盘、碗类品物较多,瓶罐类大件器物相对减少。 常见器型有:盘(圆口、撇口、温盘、高足格盘)、碗(盖碗、高足碗、葵瓣式、四方委角式、折腰式)、花觚、蒜头瓶、撇口瓶、玉壶春瓶、直颈瓶、绶带葫芦瓶、梅瓶、洗口瓶、螭耳瓶、贯耳瓶、赏瓶、胆式瓶、葫芦瓶、天球瓶、穿带瓶、锥把瓶、灯笼瓶、棒槌瓶、圆罐、将军罐、蟋蟀罐、猫式香熏、温器、长方四足炉、缸、绳耳尊、双耳瓜棱尊...
嘉庆青花瓷器使用国产浙料绘制花纹。发色与乾隆晚期常见青花近似,呈色大多深蓝,浓艳而略有晕散。也有浅淡闪灰或稍微鲜亮的,呈色比较稳定,少有晕散,另有淡描青花及浆胎青花,所占数量不多。嘉庆后期,有的青花瓷器的青花色调出现黑暗、浅蓝和飘浮的现象。总的特点是出现浑蓝,呈色飘浮刺目。 除了传统的白地青花外,嘉庆时期也有一些青花派生品种,如:青花红彩描金、青花描金、青花矾红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里红、黄地...
官窑青花瓷胎体洁白,但欠坚密,后期略粗,民窑瓷略粗。釉面光润闪青,细腻润滑,器物足根呈尖状。釉汁有逐渐稀薄的趋势。大器、粗器釉面有“荞麦地”以及“波浪釉”现象。民窑釉面青白稀薄。 另外,在嘉道时期,还有一种豆青釉堆粉青花,烧制是先在胎骨上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一层白粉。再在白粉上绘以花纹图案,然后施以豆青釉入窑烧制而成,青花下面的白粉起到衬托青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