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青花瓷——款识

这一时期,纪年款的格式、种类都较前期规矩、单纯,且后代的仿制品很少。

嘉庆初年(嘉庆四年之)仍旧使用乾隆时的红彩写款,有些瓷器依旧署乾隆朝款识,直至乾隆皇帝驾崩。

早期官窑多写青花“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篆书款,个别的也有“嘉庆年制”四字图章款,嘉庆晚期青花多写楷书款,有四字和六字。嘉庆时年款楷、篆并用,但整体上看是以篆书款为主。字体工整,结构谨严,多用青花书写。此时新出现了一种篆书带方框的款式,因其篆书工整,框线整齐,似图章印鉴,故名“印章款”。

民窑器物多数没有款识,偶尔见有“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和“嘉庆年制”四字楷书款。这时的民窑款识,有一些潦草的篆书款,一般者缺笔少划,甚至有的达到不可辨识的程度,图记款也较流行,在器物的底部常画“蝠”的图案,另外还有一些吉祥款、赞颂款、斋堂款。

仿明代款识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以后者居多。

堂名款与吉言款有:“嘉阴堂制”、“彩秀堂制”、“种芝堂制”、“寿颐堂”、“懋勤殿”、“福海珍藏”、“爱莲珍赏”等。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