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1月30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在配合世界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顶部的防渗水工程中,我省考古工作者在云冈石窟顶部新发现了一处寺庙遗址。经负责该发掘项目的省考古研究所书记、研究员张庆捷进一步确认,这是一个北魏寺庙遗址,是北魏云冈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北魏云冈寺院的结构、布局和范围,对了解和研究云冈山顶寺庙建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发现的云冈石窟顶部北魏寺庙遗址,位于云冈石窟...
11月25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调查与发掘中,在灵井“许昌人”遗址以西又新发现3个旧石器时代新地点。有关考古专家称,这次考古调查成果说明,灵井“许昌人”遗址周围存在有较多的古人类活动遗存,新发现的地点与“许昌人”遗址相比,更符合古人类居住的基本条件,不排除是“许昌人”的居住地的可能性。 据许昌灵井考古队领队李占扬研究员介绍说,发现的3处新地点位于...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介绍,济南市一处建筑工地上近日发现两座石棺椁。据初步考证,两座石棺椁的年代大致为西汉末年至东汉早期,济南市考古人员正准备对其展开进一步发掘。 25日17时许,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接到来自济南市经一纬八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的信息称,在开挖3米深的建筑基坑时发现一座石头墓。考古人员赶到现场勘查发现,这座石头墓里有两座东西向并列摆放的石棺椁,从已经打开的石棺可以看到里面还有一层木棺。石...
河南省栾川县文物管理所近日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蝙蝠洞。初步考古调查发掘表明,这是河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含古人类化石的洞穴遗址,填补了中原地区未在洞穴中发现古人类的空白。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一队、栾川县文物管理所日前联合对蝙蝠洞进行了调查清理,并在洞内开挖一条探沟,对挖洞时挖出的堆积进行淘洗,发现60多种包括灵长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此外,还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旧石器时...
重见天日的千年古瓷 流光溢彩的瓷片 刻有文字的支架 窑变的多色瓷碗 古窑址出土的古灯 古窑址发掘现场 近日,海沧区黄牛山发现唐至五代古窑遗址,有关部门首次进行了考古挖掘。这次考古,揭示了厦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揭开了马銮湾古窑群形成的地理成因,也充分展示了厦门市民和有关部门保护文物的意识和热情。在考古现场,本报记者亲睹了那些埋藏千年...
一支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刚刚结束了对位于和静县小山口二、三级水电站古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返回了乌鲁木齐。11月28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考古队队长吴勇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这次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453座墓葬,新发现了距今3000年左右,和静曾有游牧民族在此居住。 当时,这些游牧民族将墓葬的形制,建成了石围墓、石围石堆墓和石堆墓三种,大部分是单人葬,也有双人葬、仨人葬,个...
近日,在方城县城关镇西关社区一建筑工地,考古人员发现了55座战国至汉代大型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200余件。 该墓葬群地处方城县城西关一南北延伸的土岗上。在该处施工的方城县房管局惠民小区廉租房工程地基开挖过程中,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发现数十座墓葬。 11月下旬,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报批国家文物局后,在方城县文化局的配合下,对这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掘了35座墓葬。 在已发掘的墓葬中...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的南唐帝陵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发掘的首个古代帝王陵。事隔60年,南京博物院考古部又对其进行重新勘探。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王志高23日对记者表示:“目前重探工作已接近尾声,此次重探南唐帝陵又发现很多秘密。其中五项发现最为重大。” 已知的南唐帝陵是“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爷爷与父亲的陵寝。1950~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王志高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
东汉古墓群现场 文物部门正在对出土文物登记造册 昨日中午12时许,华西都市报热线接到宜宾市民吴先生称,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在修建运动场时,在施工现场发现了一批青铜釜、青铜钟、陶罐、五铢钱等文物,目前当地文物部门和警方已赶赴现场,正在对该批文物进行清理。 挖土机挖出生锈青铜器 位于宜宾市城区下江北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宜宾市食品工业职业中学,目前正在进行运动场修建等工程。华西都市报...
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消息,该所在贵州省天柱县清水江畔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北宋土坑墓,墓内出土青瓷魂瓶一对、北宋钱币20余枚,这是清水江流域首次发现宋代墓葬,对研究黔东地区的古代民族及其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出土的两件魂瓶造形庄重、构思精巧,于青瓷瓶体上部堆塑飞檐、龙虎、女官等形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中一件魂瓶内贮钱币14枚,可辨识者有“治平元宝”,属北宋钱币。墓葬的...
随葬品中的滑石面具。 11月20日,湖南常德市博物馆考古部在武陵区南坪岗乡南坪村一组考古发掘了一处东汉时期的砖室墓穴,在墓穴的随葬品中,一件面目狰狞的滑石面具颇为珍贵。“10年前,我们在常德曾发掘出过类似的一件面具。”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龙朝彬说。 东汉时期的砖室墓穴长4.9米,宽1.8米,深0.7米,墓穴上面的砖拱在挖掘之前已经遭破坏。据挖掘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墓穴中的棺木以及尸骨已经腐...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罗布泊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史书中称其为泑泽、盐泽、蒲昌海等,据载,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湖水较多,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近日,参加“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的队员们,在经过29天、6500公里的科考行程中科考队员们采用现代最先进的遥感、卫星、雷达等技术手段,对罗布泊地区开展了地理地貌、自然资源调查、气候变化与环境变迁、...
近日,长昆铁路考古队在关岭自治县永宁镇发现一处史前洞穴遗址,这是关岭首次发现此类遗存。 遗址位于永宁镇养马村三组西侧一天然溶洞内,当地人称“养马洞”,传早先曾在此养马,故名。地理坐标在N25°55′15.9″、E105°28′13.3″附近,海拔1504.9米。养马洞洞口向东,高出洞前平地近10米。洞口宽12、高月10米,深不知几许,据当地村民称可与村后另一溶洞相通。洞底平整,其前半部分为水泥...
21日晚间,山西省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再次传来消息称,当日下午在先前发现两座古墓葬的挖掘现场,又发现一新石器时期遗址。目前这一遗址正在布方挖掘,有望近日呈现在人们面前。 据忻州市文物管理处考古队队长王继平介绍,从21日下午开始到傍晚时分,现场已开挖出去掉了耕土层4立方,并随之出土了一些陶质碎片和极小的贝壳。据测量显示,遗址面积较大,约有2000多平方米,初步探明有7个以上灰坑。 王继平告诉记者,...
古代新鲜果蔬如何保鲜?中国考古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人——周人已经建造出别样的“保鲜库”,里面的部分果蔬种子至今保存完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周勇说:“通过对周原地区一座储藏坑遗址的考古研究,发现三千多年前的许多果蔬种子如杏核、甜瓜子等都保存下来,其中有些看上去跟新的差不多。这座储藏坑应当不仅仅是保存种子那么简单,它更应是当时人建造出来保存新鲜果蔬的‘保鲜库’,对于中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