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报刊发的《京杭大运河第一闸现身聊城》报道22日见报后,不少读者表示了关注。报道中的船闸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勘探施工才发现的,而且在以前的类似报道中也多次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与文物考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记者昨天采访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守功,请他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涉及的文物考古情况进行介绍。 南水北调山东段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二队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文物局对辽祖陵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于2010年7~10月, 对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即一号门址)和四号建筑基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取得重要的收获。 一、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狭窄的通道...
长兴县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太湖之西南岸,隶属于湖州市。这里早期文明灿烂夺目:集中了浙江大部分的旧石器遗址,其人类历史可上溯至距今100多万年前;有马家浜至良渚时期完整的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又是商周时期土墩墓的分布中心之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长兴龙山一带发现的数处商周时期印纹硬陶窑址,填补了西苕溪流域商周时期窑址的空白。 发现的窑址均位于长兴与安吉交界的林城镇龙山山脉的北坡,合称龙山窑址群...
2007年夏季,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及延边州和龙市博物馆联合考古调查队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图们江流域发现东北亚迄今规模最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和龙大洞旧石器遗址。 201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和龙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崇善镇大洞村。遗址在我国长白山地区,中国与朝鲜两国界河图们江上游的左岸,正处于图们江与其支流红旗河交...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1日报道,朝鲜考古人员最近在开城市长丰郡古邑里附近发现了高丽时期的陶瓷窑遗迹。 这一陶瓷窑长60米、宽2米、高度为1米至1.5米,呈10度倾斜。陶瓷窑的火口为半椭圆形,长1.9米,最宽处为1.8米。 在发掘现场,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准备烧制瓷器的泥胚、高丽青瓷碎片及一些陶瓷器。根据窑的位置、形状、结构及出土的文物判断,这是高丽时期的陶瓷窑。 高丽王朝(公元918年-139...
本报刊发的《京杭大运河第一闸现身聊城》报道22日见报后,不少读者表示了关注。报道中的船闸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勘探施工才发现的,而且在以前的类似报道中也多次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与文物考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记者昨天采访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守功,请他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涉及的文物考古情况进行介绍。南水北调山东段确定文物...
图一:山东聊城发掘出京杭大运河一座土桥闸,是大运河船闸首次完整发掘。 记者崔健 摄图二:完整发掘后的土桥闸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崔健 摄图三:在土桥闸北侧底部的河底发现了数排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排布的木桩,这在当时主要起保护稳定闸墩的作用。图四:在土桥闸的底部石板上镶嵌有铁锔釦,用以保护石板在水流冲击下的稳定牢固。 相关链接:67处文物点发现大量古代遗址及文物(图)“山东聊城发现的这个土桥闸,...
这就是砚滴 记者前天从焦作市文物工作队了解到,他们日前在焦作山阳路一建筑工地对一座西晋墓葬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一尊十分珍贵的铜瑞兽砚滴(上图)。 砚滴是古人一种滴水入砚用来研墨的用具。最初古人使用各种形状的水壶类器皿往砚池里倒水研墨时发现,水的流量往往很难控制,于是就发明了便于控制水量的研墨用具——砚滴。 □记者 郭长秀
发掘出的大量古币。 古币上的文字。 12月20日上午,华县咸林中学门口一建筑工地开挖地基时,工人挖出大量古钱币。 据渭南市有关部门初步鉴定,此次出土的古钱币上清晰地刻着“崇宁重宝”等字样,据华县文管所工作人员透露,现已清理各类古币达4吨左右。目前,清理及相关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相关链接 崇宁重宝系北宋徽宗崇宁年间铸(公元1102年~1106年),币质有...
大堆流纹岩的废弃石片被认为是石锛的主要材质,两端或一端有乳突状旋痕的棒条状石器与玉玦制作相关。今天,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迄今为止长江流域第一处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加工场——方家洲遗址在杭州被发现。 据了解,该遗址位于杭州桐庐县,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经此地,呈U字形的大拐弯,形成一个相当面积的三角洲台地,遗址地处这一临水的台地上。目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桐庐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在调查试掘的基...
俄罗斯基洛夫州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最近在整理文件时,发现了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一些私人信件以及《被开垦的处女地》和《他们为祖国而战》两部小说的机打稿,上有作家的批注。《俄罗斯报》20日报道,这些珍贵资料是档案馆工作人员在已故俄罗斯著名地方志学家瓦西里·普连科夫的私人藏品中发现的。据报道,其中17封书信是1942年至1957年期间肖洛霍夫与其好友、苏共中央事务管...
迄今为止长江流域第一处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加工场——方家洲遗址近日在杭州被发现。中新社发 余哲 摄 中新网杭州12月21日电(见习记者 余哲)大堆流纹岩的废弃石片被认为是石锛的主要材质,两端或一端有乳突状旋痕的棒条状石器与玉玦制作相关。今天,记者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迄今为止长江流域第一处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加工场——方家洲遗址在杭州被发现。 据了解,该遗址位于杭州桐庐县,富春江支流分水江流经此地,...
2007年4月在南郊雨花台区刘家村,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曾发掘了一座明初墓葬,其中出土石墓志一个,证明了墓主的显赫地位———明代航海侯、恩国公张赫。令许多人没想到的是,在距离张赫墓葬仅8米左右的位置,还有一座明代大墓隐藏在地下。经过1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昨天,这座明代大墓的墓室成功开启,虽然没有墓志等文字性的文物出现,但是这个明代大墓依然相当给力。距张赫墓仅8米...
破译穴居人基因密码 据美国考古学杂志报道,近日,《美国考古学杂志》最新评选出2010年十大考古发现,比如:赫卡托穆斯陵墓、克利特岛旧石器时代工具、秘鲁2800年前的早期金字塔、破译穴居人基因密码等。 人类的近亲穴居人可能会再次行走在地球上。科学家们通过在欧洲发现的穴居人骨骼解开了他们的基因密码,可能会为我们提供穴居人的长相、智力、健康和习性以及我们人类如何形成等情况。它还提高了让我们这些大约3...
走进墓道,只见两侧白灰抹面的墙壁上绘有生动的侍者、车骑出行仪仗图,所有侍者窄袖长衫,一头髡发,或牵引马匹,或执手伫立,契丹文化气息十分浓郁。 壁画至今虽已1000多年,但依旧轮廓清晰、色彩鲜亮,尤其那匹枣红马,更是色彩明丽、栩栩如生。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下,一座辽代公主的墓葬被考古人员发现。 昨晚6时许,记者获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将这墓葬清理完毕,壁画已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