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摘要】阐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资源现状及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景观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从资源的景观价值和生态价值两方面制定相应保护措施,旨在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景观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高参考借鉴。 【关键词】景观资源 可持续发展 保护对策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区 【机构】辽宁省凌源市林业局林业工作总站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
毋庸置疑,汉代和唐代在中国民族史上皆属盛世;后代有些人仍自诩汉人、唐人为荣。不过,在玉艺成就方面,不少专家皆重汉轻唐。事实上,汉代玉器无论玉质、形制、纹饰、刀法、琢艺与风格等方面,均甚有特色,水平奇高;可说继春秋战国后,玉雕艺术更上一层楼。 唐代玉雕并非一无足取;虽然大体上比不上商、周及汉代兴盛,也不及后朝两宋玉器优雅和富有文人气质;但同样有不少传世品值得珍藏,不宜小觑之。 唐代因为文化对外开...
这件兽面纹玉佩,长22厘米,宽8.8厘米,色泽白中闪青,呈片状,圆角长方形,中间厚,四周薄似刀刃,中部偏上有三个圆形小孔,呈三角形排列,左右两侧各伸出羽状形小凸,下侧中部排列5个整齐如兽牙的凹形凸出物。器身下部受沁斑明显,沁色过渡绚丽自然。此器属岫岩玉中罕见的透闪石质玉,呈浅绿色,整器透明度很好。器表包浆自然,呈现出一层蜡状光泽,给人以温润雅致的视觉感受。器身雕琢精细,造型奇异,形如梳子,双面满工...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7日发布消息称,在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半拉山积石冢墓葬里发现一套完整石钺,此项重大发现在红山文化遗存中尚属首次。 红山文化代表中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其文明比中原地区早约1000年。 据考古专家介绍,积石冢是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埋葬制度,其建在山丘的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在对半拉山积石冢...
红山文化遗存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1908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红山后一带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史前遗存。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辽宁省锦西县沙锅屯洞穴遗址进行发掘,其发现中包含了红山文化及小河沿文化的遗存。人们对红山文化的了解和认识由此拉开了序幕。 从20世纪30年代起,红山文化的相关遗存也不断引起以梁思永为代表的中国学者的注意。20世纪50年代,尹达在其专著中专门分析了红山后遗址,并正式提出了...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是二十世纪世界性考古发现之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遗址于1981年被发现,距今5500年至5000年,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新石器晚期遗址。该遗址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把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大凌河流域,为夏代以前的“三皇五帝”传说找到了依据。 2012年,国家文物局将牛河梁遗址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整合为“红山...
日前从辽宁省朝阳市了解到,2015年考古人员在位于该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半拉山顶部考古挖掘时,首次在红山文化墓葬内发现一套完整的带柄端饰的石钺。 朝阳半拉山积石冢是龙城区文物局工作人员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被列为2009年重大考古发现。为防止盗墓分子盗掘破坏,2014年9月,辽宁省考古所在龙城区文物局配合下,对半拉山积石冢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其中最引人注目...
记者日前从辽宁省朝阳市了解到,2015年考古人员在位于该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半拉山顶部考古挖掘时,首次在红山文化墓葬内发现一套完整的带柄端饰的石钺。 朝阳半拉山积石冢是龙城区文物局工作人员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被列为2009年重大考古发现。为防止盗墓分子盗掘破坏,2014年9月,辽宁省考古所在龙城区文物局配合下,对半拉山积石冢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其中最引人...
3日,记者从辽宁省朝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朝阳中院于近日对“11·26”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第一批案件作出一审判决。以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分别判处王某某、姚某某等5名被告人无期徒刑,判处李某某、杭某某等2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5—3年不等,并处罚金。判决追缴被盗文物54件,其中一级文物29件、二级文物13件、三级文物10件及一般文物2件。判决没收非法出土文物226件,包括一级文物67件、...
2015年12月22日,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连召开。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研讨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江涛对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形塑像反映的社会形态进行了探讨。他把红山文化出土的人形塑像分为祖神与巫觋两类,以祖神为主;男女均有,又以女神像为主。高江涛说,这时社...
2015年12月22日,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辽宁大连召开。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博物馆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研讨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江涛对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人形塑像反映的社会形态进行了探讨。他把红山文化出土的人形塑像分为祖神与巫觋两类,以祖神为主;男女均有,又以女神像为主。高江涛说,这时社...
12月22日,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辽宁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和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承办的“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来自国内外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考古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红山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观念意识、玉器研究、生态环境等方面,阐释了红山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对红山文化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展示了新...
近日,由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鉴赏家洪殿旭编著的《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增订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雅昌印刷公司印刷,并正式向国内外出版发行。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部及河北省北部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年至5000年。现正式考古发掘的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为红山文化晚期,距今约5500年至5000年。出土玉器的地点主要有辽宁省朝...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