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孔府年节 孔府年节有一些和民间不同的地方。 腊八。腊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腊八粥进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户人”中的烧火户在这天专来烧火。支起大锅,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粗的,给当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类,喝粥时,一个还给一斤馍馍;另一种是细的,用薏米仁、桂元、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红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这样的粥是供...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全国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这里略加阐述各地区的活动。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
过去人们是怎么过年的?紫禁城里的清朝皇帝又有哪些丰富多彩又充满政治内涵的大年习俗? 年禧伊始 过去老北京有民谣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系汉族的传统节日。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每年腊月初八,京城各寺院都用香谷和干果做成粥来供佛。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十二月初八日为浴佛日,各寺观煮粥供佛。”届时,清帝会派王公大臣到雍和宫现场看视,煮粥时众多喇...
生育习俗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育”,一个是“生”。 “育”是指妇女从受孕到生产的过程,这段时间,妇女被看作是一个非常的社会成员,她在社会中出现要遵守各种各样的禁忌和礼仪。较常见的孕妇禁忌有:不许吃公鸡、螃蟹、兔肉等不利于孕妇和胎儿的食品,不许到婚礼的场合接见新娘。怀孕期间,特别是临近生产的时候,娘家会赠送婴儿用品给女儿,叫作“催生担”。 “生”的民俗一方面是指在分娩的时候,孕妇的生育方...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使得中国社会对求子习俗颇为重视,求子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婚后不孕的夫妇为了达到怀孕的目的而进行向神祈祷、实行巫术等仪式的民俗。按照手段求子习俗可以分为:向神灵祈子、由旁人送子、性生殖崇拜与性行为模拟巫术三种。 向神灵祈子是最普遍的一种求子方式,民间虚造有主管生育的神灵、偶像,如碧霞元君、送子观音、金花夫人、子孙娘娘、张仙等,并为之立庙建祠。 由旁...
西藏门巴族聚居于喜玛拉雅山脉南坡的门隅地区,因山高谷深,道路艰险,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甚少。历史上被宗教徒称为“培域吉莫穹”,意为“隐秘的乐园”。还有一部分门巴族因历史上东迁则与珞巴族比邻定居于墨脱。也处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而将喜玛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相接处切割南流的峡谷纵横堵塞而成的孤岛地区。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门巴族社会还处于由母系氏族制刚过渡到父系村社制阶段。故而原始宗教祭礼习俗及其文化形态,特别...
1.裸葬。高山族的一种随葬习俗。人死后,脱去衣服,用鹿皮包裹,亲属四人将尸体抬至山顶,打开鹿皮,使尸体置于其上,再把死者生前所穿衣服盖在身上以殉葬。俗认为,这样还“洁”而去,尸体虽裸露,但灵魂却穿了衣服;人死后尸体无关要紧,无形的灵魂却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 2.恶尸葬。高山族丧葬风俗。高山族人认为,非自然死亡者是“恶死”,对“恶死”者尸体葬法与“善死”者不同。泰稚人把战杀、自杀等非自然死亡的...
温州 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种田人会五谷丰登。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还口中...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佳节。在与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湾,其历史文化、风士人情、生活习俗、亲缘血统等等均与祖国大陆,尤其是福建闽南地区一脉相承,因而岛内民众的春节习俗自然与祖国大陆民间大同小异。 由于宝岛居民的祖先(多为闽南和客家人)去台开发,距今年代久远且屡经沧桑,那里的春节习俗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模式和色彩。 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日这天,台湾同胞都要穿上好...
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节日,节目中有民俗;风俗使节日代代传承,节日使生活五彩斑斓。旧时,太原地区月月有节日,而最隆重、最热闹,风情最浓厚的要数过年了。 旧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间称过年,为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又称过大年。旧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就忙着准备过年了,气氛一日浓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之日,俗称“胡打扫日”。从这天以后,年事准备工作达到高潮。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梅州客家人的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主食大米饭。旧时,早上用锅煮饭,用笊篱将饭捞起,盛于“饭甑”中,供一天吃。其次有芋头、木薯、粟等。 一般人家平时食菜以青菜为主。菜味喜肥、喜咸,吃豆腐以“肥、咸、烧”为佳。农村家家户户腌有咸菜,制法是用芥菜晒干,用盐“擦”(腌)之入瓮,将瓮口用菜叶封紧。这种咸菜是农家菜桌上的常见菜。烹调食品讲究色、香、味,佐料备有盐、酱油。姜、糟、葱、蒜、辣椒、醋、糖、胡...
公历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们纪念耶稣基督诞辰的日子,也即“圣诞节”。这是一个在欧美各国普遍盛行,并在全世界也颇具影响力的节日。它不仅是虔诚的教徒们的一个盛大节日,而且同时也类似中国的春节,是每一个家庭聚会的大喜日子。在节日期间,人们要在教堂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还要在家里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为了这个节日,在西方许多家庭往往一进入12月份就开始忙着采购各种节日用品和圣诞食物及礼...
木业,是专门以木材为原料加工制作器物的行业。木匠,是专门从事木业的手艺人。梅山古艺将梅山地区“百匠”叫“手艺”。工匠如石匠、木匠、篾匠、瓦匠等,他们大都身怀绝技,具有鲜明的梅山文化烙印,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匠人以师带徒的形式,让民间技艺代代传承。 一、梅山地区木匠技艺简述 木匠,是专门从事木业的手艺人。在梅山地区,木匠为匠人之首,民间有“木秀才”之誉称。木匠,又分为大作、圆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千古传唱,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 不过,纵观中国文学史上,与清明节有关的古代诗词丰富多彩,中国历代着名诗人也几乎都有“清明诗词”留世,其中大多数描述了古人欢欢喜喜度清明节的景象。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