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联合国贸发会议前秘书长素帕猜先生在手工纸上签字 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联合国贸发会议前秘书长素帕猜先生和华夏联合文化博物馆负责人徐守振先生在签名的手工纸合影 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联合国贸发会议前秘书长素帕猜先生在京交会期间收藏华夏联合文化博物馆监制的高端定制中国手工艺术纸 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京交易会——首届文化城市创意...
第十届深圳文博会18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专场拍卖会,近170件工艺品中近六成流拍,成交作品多以人民币数万元至数十万元起拍价落锤,起拍价过百万元作品几无一成交。 现场不少人士感叹,虽然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连续经历近两年的低潮后逐步回暖,但2014年艺术品投资收藏观望之风依然浓厚。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后,在2011年收缩、2012年沉寂、2013年略有恢复,能否在201...
「玛丽及庄智博珍藏鼻烟壶:第八部份」三件重点拍品 「仇焱之珍玩」两件重点拍品 预展:5月22日至25日 | 拍卖:5月26日至27日 承4月春拍佳绩,香港苏富比将于5月呈献中国艺术、时计及洋酒等一系列拍卖会,当中首推5月26日至27日于“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的四场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将分别呈献玛丽及庄智博珍藏鼻烟壶、传奇藏家仇焱之的雅藏珍玩、来自不同私人珍藏之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图为青铜凫雁。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 图为青铜天鹅。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总工程师杨军昌5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2001年在秦始皇陵园一个陪葬坑内,出土了46件青铜水禽,目前已成功修复26件。在修复过程中,文保专家发现其在表面装饰及表现风格上特征鲜明,明显有别于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器。他推测这些青铜水禽可能是中西铸造工艺交流的成果。 青铜水禽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北侧,共出土46件,分为...
现场观众观看孔氏腕表 孔令俊将“孔夫子”珐琅腕表捐赠给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嘉宾为孔氏珐琅2014新品揭幕 “玉兰花”腕表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4月18日,刚刚从第42届巴塞尔国际钟表展上载誉归来的中国钟表品牌孔氏珐琅,在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敬一亭隆重举行了2014新品发布及全国巡展启动仪式。钟表专家、文化学者、设计师及各界友人济济一堂,钟表文化学者、《时计》主编常伟担...
从旅游景点买回来的黄金珠宝,也许只是个工艺品。刚过去的周末,广东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在海珠新都荟广场广东黄金店旗舰店展开为期两天的免费检测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来这买黄金的人远远多于来检测的。不过从日常的检测情况来看,广州市场的黄金产品合格率很高,有问题的基本是在外地旅游景区买的。 据省金银珠宝检测中心培训部副主任杨宇坤介绍,“在以往的检测中,纯度有问题的其实都是小概率事件。在正规渠道购买的珠宝...
据史料记载,龙泉哥窑紫口铁足,釉裂成纹,纹片呈千姿百态,有冰裂纹、蟹爪纹、百圾碎、鱼子纹、流水纹等。冰裂纹在哥窑各纹片中排名首位,素有“哥窑品格,纹取冰裂为上”的美誉。其纹片如冰碰裂,裂缝深粗,有的裂片如鱼鳞,层层叠叠,又称之为“鱼鳞片”。但制作工艺在宋代以后就已经失传。 十八年前,有日本客商给我发来古代冰裂纹传真图片,我看了很感兴趣,开始四处寻找现存残片,不停试验各种配方,但尝试了上千次都没有...
两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位是58岁的冼艳芬,一位是70岁的廖娟。这两名老“行尊”,因为都创作了一个“千手观音”,于昨日对簿公堂。 原告冼艳芬直指,她早在1983年就创作了《千手观音》,但后来廖娟“剽窃”了她的作品,制作了七个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千手观音”,去年廖娟的作品在香港拍卖后,她还在佛山本地的一档古董类的电视节目中,声称《千手观音》为她所作。对于冼艳芬的指责,廖娟的律师表示,其实《千手观音》...
制陶工艺濒临失传 有位诗人在赞美黑陶时写道:沉思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静美在泥水与火焰的拥抱中,呼吸在远古与未来的跳跃中,升华在理智与情感的撞击中……黑陶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有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但它又有超越于一般地域文化的特征。 我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史书载:“神农作瓦曰陶。”宋应星在其所著的《天工开物·陶埏》对陶器工艺有这样的概括:“水火既济而土合。” ...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穆槿)南红玛瑙是我国独有的玛瑙品种,产自我国西南部地区,以润泽鲜艳的红色而著称。它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距今3000年,南红玛瑙就有曾被古金沙国制作成南红贝币用于日常生活。《徐霞客游记》中也有对南红玛瑙的记载:“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 近几年随...
传统工艺点翠艺术品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翠鸟背尾和双翼都长着亮蓝色且泛莹光的羽毛。在不同的光线下,可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光彩夺目,富于变化。 点翠采用的翠鸟羽,左右翅膀上各十根(行话称“大条”)、尾部羽毛八根(行话称“尾条”)...
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件用水晶制成的小石刀,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一件玉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北方含有细石器的诸文化遗址中,已能见到水晶、玛瑙、翡翠、碧玉雕琢而成的石镞、石叶,说明人们已经由毫无意识地使用这种石料,转向开始有目的地选择和加工。后来,随着人们对装饰品和祭祀品需求的增多,玉石开始主要用于这一方面。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
3月8日,由山东省博物馆和广西民族博物馆主办的“鲁绣展”在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的展品均来自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鲁绣精品。展出的鲁绣作品共分为5个单元,内容包括人物绣、山水风景绣、毛主席诗词书法绣、瑞兽绣、禽鸟绣。其中,人物绣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典雅韵味,山水风景绣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磅礴大气的书法绣将毛主席诗词作品的豪迈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鲁绣中最具特色的传统发丝绣技艺和新兴的机绣...
极尽奢华的汉代工艺镜 极尽奢华的汉代工艺镜 极尽奢华的汉代工艺镜 汉代扬州制作的铜镜除了常规镜外,还制作特种工艺镜。目前,扬州发现最早的特种工艺镜是战国时期的“漆彩绘纹铜镜”,此镜于1999年于仪征新集镇庙山村赵庄组一座战国墓中出土。其直径为25.2厘米,属大型镜,表面留有明显的漆彩绘痕迹。由此显示出战国时期漆彩绘纹镜制作的高水准。至西汉中晚期,扬州特种工艺镜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了高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