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工艺成就
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件用水晶制成的小石刀,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一件玉器。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北方含有细石器的诸文化遗址中,已能见到水晶、玛瑙、翡翠、碧玉雕琢而成的石镞、石叶,说明人们已经由毫无意识地使用这种石料,转向开始有目的地选择和加工。后来,随着人们对装饰品和祭祀品需求的增多,玉石开始主要用于这一方面。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主要出土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太湖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和良渚文化遗址,以及大汶口文化遗址。此外,广东北部曲江一代的石峡文化遗址也有不少制作精美的玉器。
在玉器的琢制工艺上,可以看出先民卓越的成就。总体看来,可以从取材技术、钻孔技术、雕刻技术、打磨抛光技术以及器物的造型等方面进行表述。
取材技术
这一时期,人们开采玉材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高温加热,再用冷水淬之,使其爆裂的原理。但是这种方法不利于开采大块儿的玉材。然后人们再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开采出的小块玉材进行切割。据专家考证切割的方法有锯切割和线切割两类。锯切割通常是用软锯加解玉砂。软锯是用动物的筋或皮条制作的一种剖玉工具。解玉砂有五种:红砂、黄砂、紫砂(或黑砂)、白砂、珍珠砂。其作用是加大软锯和玉材之间的摩擦。在利用软据切割玉材的时候,同时要不断向玉材上面洒水以降温,防止玉材因高温而爆裂。线切割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它和锯切割的区别是在于:锯切割是直线切割,而线切割则留下了抛物线形的切痕。这种剖玉的方法后来在民间称为“拉丝”。
钻孔的技术主要有管钻和锃钻两种。管钻主要是用动物的腿骨、竹子等制作。使用时也要同时加入解玉砂和水。通常用于钻透孔,也用于玉器加工的纹饰,如钻制兽面纹的眼睛时常用到。其特点是孔壁平直,较光滑,当然这是指一面钻时。对钻时要是对不齐,钻偏了就会出现接口。
桯钻主要是木制的实心钻。这种钻钻出的孔大多是中间深,边缘浅。若是对钻,则孔壁不够平整,中间的接口处会有台痕突起。
雕琢技法已经有了浮雕、阴线雕、阳线雕、镂空透雕等。浮雕和阳线雕通常使用减地方法。阴线刻法有两种可能:一是用刀具如兽牙等进行直接雕划,这种的线条比较生硬有力度;二是进行用细沙等物进行间接磨琢,这种方法划出的线条比较圆润柔和。
镂雕主要是先在器物表面磨出沟槽,然后在沟槽里面钻出较为连续的孔,最后用“拉丝”的方法把孔打穿。
打磨抛光技术
当玉器的雕琢完整以后,需要让它看起来更美观,具有光泽,就要抛光。通常用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的薄浆摩擦时用)等等。
器物造型
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多样,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装饰品。装饰类玉器可以分为象形写实的动物形玉、写意人类崇拜物和单纯供佩戴的装饰件。动物形玉有蝉、鸟、龟、猪、龙等形象;装饰用玉主要有环、璜、玦、璧、珠、管等,其中由环发展而来的璧又有单璧和联璧两种形式;祭祀和随葬用的玉器主要是琮和璧。这类玉器曾在良渚文化遗址中有大量的发现,如江苏武进寺墩的一座良渚文化墓葬中,墓主的随葬器共120余件,其中仅玉琮、玉璧就多达57件,差不多占全部随葬品总数的一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