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低温彩属于陶瓷釉上装饰用彩,主要有色剂和熔剂组成,它的熔融温度较低,一般在750℃~850℃之间。色剂包括着色金属氧化物、着色硅酸盐、硅铝酸盐、铝酸盐、铬酸盐、铁酸盐等。它们在颜料中形成固溶体或混悬体。熔剂为低熔融温度的玻璃体,为碱金属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硅酸铝玻璃或硅酸铅玻璃。色剂及合成着色矿物的熔融温度较高,在低温中不能熔融,必须混加低温熔剂作媒介来降低颜料的熔融温度,并使之牢固地附着于瓷面上...
元青花的装饰技法多样,有绘画、模印、堆塑、剔花以及镂空等多种技法。绘画有细腻与粗犷两种,或白地青花,或以青花为地留白纹饰。在具体的运用中,十分巧妙地将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结合起来使用,表现了元代制瓷工匠的高超制瓷技巧。 元青花绘画大致呈两种风格,一种是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常常将一件器物等分成若干个装饰区域,而每个装饰区域内绘有不同风格的纹饰,主题纹饰或龙纹,或渔藻,或缠枝花卉,或...
元青花瓷器的造型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如元青花的盘类既有制作硕大、口径多达40〜50厘米者,也有制作颇为精巧的小器。这些大盘分布较广,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如日本、美国、法国,尤其是伊朗、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更是数量较大,这些纹饰繁密、造型多样的大盘正是适应当地穆斯林生活而制作的外销瓷。这些瓷器多为平折沿,或花瓣形口,或圆形口,均具有成型规整、不变形的特点。 元代碗的制作也是多样的,有大小之分...
景德镇陶瓷雕塑始于隋朝。从宋代开始,制作的品种日渐增多,所出成品灵巧、典雅、秀丽,风格由简朴到精微。 民国时期景德镇瓷雕艺术题材丰富,品种多样,形式新颖,塑彩结合,塑釉烘托,开创了瓷雕艺术的新天地。 民国初年,福建游泽长(又名长子)来到景德镇,将何氏瓷雕技法与景德镇制瓷原料、工艺相结合,创作了一批别开生面的新作。何氏瓷雕风格与景德镇传统瓷雕风格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使景德镇民国瓷雕起了...
高温颜色釉瓷是景德镇传统名瓷之一,最早创烧于宋代,到清代进入鼎盛时期,景德镇是中国烧造颜色釉瓷器历史最长、品种最多、质量最好、成就最高的地区。 民国时期烧制高温颜色釉工艺有很大发展,恢复烧造了难度极大的祭红、豇豆红,还有天青、豆青、祭蓝、仿钧釉、窑变花釉等釉色。还仿烧出一大批康熙、雍正、干隆颜色釉佳器。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玉绫窑”主人吴霭生,在颜色釉艺术创新方面贡献卓越,他的 “美人醉”为一...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窑之一。从出土的标本来看,它创始于五代,继承越窑传统,烧造青瓷,至南宋而鼎盛,于明代开始走下坡,最终结束于清代康熙年间,有700多年的烧瓷史。它的产品自元代开始,除供应全国各地外,还大量行销海外,在今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的古港口及遗址都有龙泉窑瓷器出土,影响十分深远。 南宋龙泉窑特点 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器物除烧造盆、碟、...
清代晚期的光绪年间,是清皇朝走向灭亡的非常时期。因此陶瓷制造水平大不如清中早期,出现大批仿古瓷。此时的仿古瓷无论是彩色釉还是粉彩、青花等品种,均有仿之。如仿康熙郎红釉、棒捶瓶,仿干隆天球瓶、鹿头尊等。 但仿古瓷再注重工艺质量,也是无法避免时代的局限一格局的。比如,郎红釉色可以仿得了器形相似却无法在釉色鲜红方面比拟。又如,兽首尊的双耳也无法达到干隆时期的饱满度。记得笔者在读初中时的一个周末夜...
图1 凤尾形卷草纹 图2 “卍”字纹 图3 图案纹 干隆朝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以其丰富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著称于世。尤其是干隆早期发明的粉彩轧道瓷就是其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历年来,粉彩轧道瓷备受人们的青睐,市场价格逐年攀高。2011年在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清干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以逾2.5亿港元成交,创下...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发音相近,都是对一种人为加工而成的玻化物质的称谓。它以天然长石、石英等矿物质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等化合物作助熔剂,加入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添加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金属氧化物作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粉碎、细磨得到珐琅粉(图1-1、图1-2)。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
浅绛,听上去非常迷人,就像是少女腮上的轻红一般。不过这个名词原是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近年来无人不知的黄公望,他被视为浅绛山水的始创者和代表人物。也被视为元人画的代表之风。而这种在纸绢上设色铺陈的画风,如果一旦延伸到洁白如雪的瓷板或是瓷胎上,将会如何? 答案就是清末的浅绛彩瓷,这是当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它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此外,哥窑虽贵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之一,但奇怪的是宋人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元、明、清的记载又甚为混乱。有人说哥窑窑址在浙江龙泉,也有人说在浙江杭州,更有人相信它就是子虚乌有……因此,哥窑的身世直到今天依然是个不...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当中是最拔尖的。近几个月来,围绕着2.8亿港元天价鸡缸杯的各种事件和热议,使得成化斗彩瓷器再一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实际上,人们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热衷与追捧,其实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的还是对于成化斗彩瓷器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那么,成化...
一名小女孩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参观“长沙窑大执壶”资料图 笔者认为,南宋官窑博物馆馆藏的长沙窑执壶恰恰是长沙窑执壶的典型造型。有《中国陶瓷史》第220页“唐代典型器物示意图”为证。唐代执壶,不论长沙窑、越窑、岳州窑、寿州窑,其风格大同小异,但器型样式纷呈,它的尺寸、口径、圈足、颈项、腹部并无统一标准。这点同明清瓷器差异很大,明清特别是清三代官窑尺寸相当讲究,同种器型各部分尺寸基本一致。 ...
清初顺治(1644—1661)朝时间不长,但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为后来康熙时期的巅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顺治青花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器型较少,主要有炉、觚、瓶、大小盘、碗、罐等。胎体总的来说较粗糙,大器如炉、大盘、觚等胎体厚重,小器如小盘、碗等胎体则较轻薄。但也有个别器物胎质细腻、致密的,可见糯米状。底釉多白中闪青,有的还略显泛灰,釉层稀薄。青花料应是浙料和石子青两种并用,致使发色有的青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