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25日下午,湖州钱山漾遗址获“世界丝绸之源”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同日,来自钱山漾的两件丝绸精品,也将随“中国梦 丝路梦”互联互通丝路行考察团亮相米兰世博会。 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人类丝绸文明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古文化遗址。1956年和1958年出土的绸片、丝带、丝线等一批尚未碳化丝麻织物,距今已有4200至4400年的织物,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家蚕丝织品。
第三届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6月26日至29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希望提升设计、工艺水平,把红木产业做精做细 “通过展览平台,打造高端顶级红木家具精品展,传承并弘扬红木文化。这是中国家具协会利用行业内的权威性优势做了三年的一件正能量的事!”——在6月26—29日第三届红木家具精品品鉴会即将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召开之际,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这样告诉记者。...
近日,由西安碑林博物馆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文物复仿制品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陕西省博物馆文化产业调研”专项课题正式启动。课题调研时间为六月底至九月下旬,将以报告形式提交。 此课题是按照娄勤俭省长在政府专题会议上的要求,在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下进行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与交大、复仿制品公司共同组织专业人员,对陕西历史文化、文物古迹、民俗文化等博物馆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归类,梳理出具有...
刘永安摄 盘锦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依托盘锦大米、河蟹等优质农产品,积极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整合蒲笋博物馆、大米博物馆和河蟹博物馆,在盘山县太平镇建成全国首个农耕文化博物馆群。 年底前,盘锦将初步形成博物馆群雏形,成为集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农耕文化休闲观光区,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从日本陶瓷发展的历史上看,几乎每一步的发展都受到中国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有人说中国是日本陶瓷之父,应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比喻。原因在于日本列岛原是东亚大陆的一部分,在地质学的洪积世后期形成了朝鲜海峡,在大约一万年以前的洪积世末期和冲积世初期,因海平面不断上升,日本列岛与大陆分离,形成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四大岛。正如我们曾经所知,日本的茶道文化源于中国,其陶瓷发展也直接受到中国影响。 日本古陶主要出...
瓷枕为藏友们所熟悉,大致有冥器开始,在漫长久远的岁月中,古人用以安眠的枕头大致有青铜、木、瓷、丝麻等物,而瓷枕在隋代之前,多当随葬的冥器使用,在强盛无比的大唐,人们发现瓷枕能够消暑生凉,开始大量使用,宋、金、元时期最为鼎盛,于是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瓷枕。 瓷枕有大小之分,而规格、形制上的差别多以其具体使用功能而加以分别。古代实用的小型陶瓷枕有三种:一种是袖枕,因当时交通不发达,人们外出长途旅行风餐露...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初成于唐宋时期,发展成熟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已成瓷器领头羊,清康熙时发展达到了顶峰。青花瓷发色鲜艳、青翠瑰丽,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清早期 青花山水人物大盘 清中期 青花罐两只 清朝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物类型丰富多样,工艺水平大有提高。此期使用浙料和珠明料,因此瓷器色泽较前期更为灰暗,中期以大都呈现青...
博物馆馆藏物品5000多件。蔡建业摄 游客们参观馆内展示的棉花品种。蔡建业摄 23日,致力于传承、整理和传播棉文化的中国首家棉文化博物馆在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建成开馆。 据介绍,该博物馆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馆藏物品5000多件,分医疗馆、棉花馆、棉纺馆、无纺馆和研究院五个展区,共二十个展厅。 当日,博物馆各大展厅人头攒动,参观展品之余,1000多名...
6月19日上午,端午民俗艺术展暨端午文化非遗行体验系列活动在位于西城区铁树斜街的93号院博物馆拉开帷幕,同时,也是93号院博物馆成立一周年,大栅栏琉璃厂地区的相关领导以及多位非遗传承人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6月16日,首期“科技考古·宁波讲坛”在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赵志军研究员和袁靖研究员分别作了《五谷的传说和考古证据》与《科技考古的思考及应用——以动物考古学为例》两场精彩讲座。来自宁波全市文博系统的文物考古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参与宁波考古项目的吉林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派宁波基地的科技...
近日,张掖市裕固族服饰、裕固族民歌、河西宝卷(张掖)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参加由文化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主办、甘肃省文化厅和香港特区政府康文署承办的“根与魂——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首次亮相香港。 张掖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服饰传承人柯璀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河西宝卷(张掖)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参加传承技艺展示和实物展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民歌传...
国家文物局2015年台山市川岛水下考古调查近日在上川岛沙堤渔港正式启动。考古队开始登上停泊在此的“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将从上川岛西北侧海域开始探寻该海域水下文化遗产。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表示,此次的考古工作一定会出成果,希望能发现“南海一号”般的水下文化遗产。 以台山已发现的文物遗迹推断,此次水下考古定会有丰厚收获,台山的魅力将会再次在世人面前绽放。接下来的问题是,相关部门...
不久前,湖州市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群英会”,61岁的民间艺人陈长乐第一次在会上见到了自己家乡安吉的非遗文化——12生肖年画,“那一只只用模板印出来的生肖年画,颜色鲜艳,形态生动活泼,透着浓浓的传统文化味道,我一见后就想着是不是可以把年画扎成竹灯笼,让它亮起来。”擅长制作各种竹工艺品的陈长乐开始动起了脑筋。 几天后,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生肖竹灯笼从陈长乐的手里“亮”起来了。陈长乐微信朋友圈中的不少好友...
中国第一个考古发现的环保灯——西汉长信宫灯。 观众在参观从北京市房山区出土的刘济夫人墓志盖。 观众欣赏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的错银铜双翼神兽。 昨日,232件京津冀三地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馆,讲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三地文博界首次协同合作打造文化盛宴。 进入展厅,一座迷你沙盘将京津冀的风貌展现出来——两面环山,东临大海,南接中原,是连接三北地区与中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