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要做好准备迎接水下文化遗产

  国家文物局2015年台山市川岛水下考古调查近日在上川岛沙堤渔港正式启动。考古队开始登上停泊在此的“中国考古01”号考古船,将从上川岛西北侧海域开始探寻该海域水下文化遗产。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表示,此次的考古工作一定会出成果,希望能发现“南海一号”般的水下文化遗产。

  以台山已发现的文物遗迹推断,此次水下考古定会有丰厚收获,台山的魅力将会再次在世人面前绽放。接下来的问题是,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考古工作的最新动向,争取以最有利条件留住水下文化遗产,使之发挥类似“南海一号”这样的作用,为地方发展助力。

  其一,应扩建博物馆设施。台山博物馆建于1988年,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86平方米。20多年过去了,此博物馆的规模显然已落后于时代要求,更不用说为海上文物开辟展区了。为此,台山政府应结合城市新区建设,建设规模较大的台山博物馆新馆,并在馆内预留展示海上文物的场地,一旦条件成熟就能上马。

  其二,应预留海丝主题公园用地。台山以滨海旅游为主打项目,此次考古工作正可为滨海旅游助力。相关方面应预留海丝主题公园用地,以观赏、体验、娱乐等形式展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魅力。此公园比较理想的选址在川岛之上,以增加川岛旅游的吸引力。

  其三,应组建地方研究和保护力量。如果此次考古有发现,定会引起国内外轰动。台山应借助本土高校力量,组建地方性研究团队,以争取将来有更多有价值的出土文物能留在本地,并通过深入研究分析,佐证台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还应依托博物馆,培养更多高职称人员,特别是有文物保护专长的高职称人员,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做人才储备。

  当有了软硬件的配备,就能为将要发现的出土文物提供有利的研究力量和展示平台,使之真正成为台山一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