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讲述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第一个考古发现的环保灯——西汉长信宫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观众在参观从北京市房山区出土的刘济夫人墓志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观众欣赏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收藏的错银铜双翼神兽。

 

  昨日,232件京津冀三地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馆,讲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三地文博界首次协同合作打造文化盛宴。

 

  进入展厅,一座迷你沙盘将京津冀的风貌展现出来——两面环山,东临大海,南接中原,是连接三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天然通道,多元融汇,文化荟萃。地图上用红色和绿色的圆点标注出原始聚落的位置,这些距今1万年至5千年前的文明遍布在广袤大地上。

 

  揭示着古都北京建城史的克盉和克罍携手展出。它们的内壁上刻有铭文,短短数十字记录了周王册封召公于燕的史实,证明燕国始封地就在如今房山琉璃河一带。从此,北京拉开了建城史的宏伟篇章。就在两件重器附近,一件藏于天津博物馆的青铜鼎静静摆放在展柜里。专家说:“燕国建立后,一些人进入天津,为这里带来了新文化,出土的文物也与燕国出土器有诸多雷同相似的地方。”河北出土的铜扁壶也颇具燕国范儿。这件高约40厘米的器物出土时,壶里还有翠绿色的酒液遗存。

 

  之后千百年,三地之间交汇融合,文脉相传。

 

  由于地处要塞,这里孕育出的精彩文化也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反映在展出的文物中,就是“国宝”扎堆儿。燕国青铜制造最高水平的伯矩鬲、中国第一个考古发现的环保灯西汉长信宫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金缕玉衣等悉数亮相。

 

  尤其是元明清奠都北京,京津冀地区被称为京畿,四方物聚。北京成为全国的首都,三地跃升为泱泱大国的中枢区域,城市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互补互利。此时,这片土地上孕育出的文化更彰显出霸气,即使不是皇家御用品,也是时代顶尖品。比如元青花的代表作青花凤首扁壶,清代极品粉彩无量寿佛、康熙仿米芾字、缂丝十二章龙袍等一一展出。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3日。之后,展览将在河北、天津巡展。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三地合作的新开端,目前正在筹划新的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将择期推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