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景德镇陶瓷观音造像与景德镇制瓷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密不可分。本文主要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北宋至清代景德镇烧造的陶瓷观音造像进行分析,试图探讨其各时期的特点及其演变特征。 引言 佛教自东汉传入以来,就不断与中国本土的文化艺术相互影响,对中国陶瓷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而观音在整个佛教文化中的演变以及在汉化佛教中的定型是一个最丰富、最意味深长的过程。景德镇作为中国陶瓷史上一...
宋代陶瓷美学追求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后来的陶瓷美学中,没有哲学因素的存在了。宋代陶瓷美学的追求中有强烈的哲学因素,这是它高明的地方。后世都认为宋代美学不可企及的原因也在于此。 宋代的政治一直采取守势,北宋与辽、南宋与金长时间的对峙,影响到陶瓷美学,以及其他方面的美学,都是采取收敛式。宋代的瓷器大部分都属于含蓄型,尤其是官窑系统,贵族系统。 宋代的陶瓷,由官窑到民窑,整体上...
民国时期给我们留下的精美瓷器大多是彩绘瓷器。由于时人提倡,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绘瓷高手。程次笠、鄢儒珍、程小笠、吴寿祺、周小松及“珠山八友”都是有很高造诣的代表人物。 “珠山八友”是民国绘瓷的顶尖人物,他们各有所长,王琦善写意人物、邓碧珊工粉彩鱼藻,徐仲南精松竹,田鹤仙写梅,王大凡专粉彩人物、汪野亭尤工于青绿山水,程意亭善画山水花鸟,刘雨岑的草虫尤为一绝。他们并非都是江西人,却云集景德镇,...
“美人祭”是一种瓷器,也叫祭红或霁红、积红,属颜色釉范畴,色红而润泽细腻,呈色安定而不流淌,是红釉中的上品,以明代所产的最为珍贵。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祭红”瓷器也有一个类似“风火神”的故事,60年代景德镇还拍过“祭红”的同名电影。故事来自向焯的《陶业记事》。据说,明朝的时候,御器厂接到皇帝屡烧不成,受尽了鞭笞责罚,苦不堪言。而且规定期限,不完成就处死。有个老窑工为此事晚上回家唉声叹气...
釉下彩的装饰手法是有序发展的。西晋晚期,青瓷上即出现了褐色点彩,东晋时普遍使用,并发展到条彩、块彩、斑彩。这种彩绘多出自浙江的青瓷窑系。 浙江省临安县吴越王钱镠之母水邱氏墓出土的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罂、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镂空熏炉是六朝时期浙江彩绘瓷的继续。 唐代长沙窑的褐绿釉釉下彩绘瓷,是早期釉下彩瓷史上的一个高峰。彩瓷的早期是斑彩、条彩装饰,中、后期进一步发展成为釉下彩绘工...
白瓷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湖南长沙窑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釉器。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出土了比较进步的白瓷。陕西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出土了成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中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1959年,河南省安阳市豫北纱厂张盛墓出土了80余件瓷器,其中绝大部分是白瓷。唐代是白瓷的极盛时期,其中以邢窑和河南巩义窑为代表,而当时南方瓷窑多生...
1950年以来,在河南、湖南、山东、陕西等地曾多次从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墓葬中出土过各种类型的琉璃人造饰品。经过对它们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证明带绿色光泽人造珠的主要着色剂是铜,带蓝色光泽的主要着色剂是钴。春秋末河南固始县侯固堆出土的蜻蜓眼绿琉璃基体上,配有蓝白两种色调的琉璃。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了蓝琉璃珠。经过对这类蓝琉璃作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蓝色琉璃的着色元素是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所...
瓷尊是陶瓷容器的统称,始见于商代,用作酒器,也用于祭祀。尊通常的形状为敞口、折沿、圆腹,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各大文化遗址中均有出土,多为陶质,外表上加有各种印纹做装饰。一般体型均较巨大,估计应为固定安放的器物。商代中期以后尊的形制稍有变化,侈口,粗颈,折肩,敛腹,底足也相对抬高,出现原始青瓷制品。南北朝时器型变得修长端庄,外加纹饰也复杂化。到了北宋中后期,尊的功用渐生变化,装饰的功能已...
说起道教与瓷器,首先想到的是一部老电影《战上海》,其中有一个情节:国民党京(南京)沪杭总司令汤恩伯去拜访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时,送给司徒雷登一件瓷器—武财神赵公明。他跨下黑虎,一手持元宝、一手持钢鞭。用以喻征当时的美国十分贴切:大棒加金钱。 在中国文学中,写道教的很多,《道德经》、《山海经》,特别是《封神演义》,后形成一套与佛教、伊斯兰教相并列的系统。在道教中,认为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鸿钧掌...
宋代定窑的创烧时间为唐代早期,此时主要生产粗胎黄釉、褐釉和白釉瓷器,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杂质。优质粗略,施釉不匀,呈色极不稳定。胎体厚重,造型不规整,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是定窑早期有特色的作品。唐代中期,定窑产品的质量已经有明显的提高。胎色多为浅灰或灰白色,仍需使用化妆土来提高釉面白度。唐代晚期,定窑的器物胎体较薄,以高品质的釉面和精美的造型取胜,胎体洁白坚硬,瓷化程度较高。釉面及釉色质量虽有较大...
定窑鱼纹穿带瓶:小口短颈,丰肩鼓腹,下腹收紧,接喇叭状圈足,整器造型设计成一条鱼的形象。器身运用刻划、模贴、堆塑等技法,装饰四条鱼纹。肩部的两周弦纹,将鱼身和鱼头区分,腹部凸棱为鱼的背鳍,为四条鱼共享;凹棱则表示为四条鱼的鱼肚。同时在鱼肚和尾部装饰模印贴花,表示为鱼藻纹。这件作品不仅胎质细腻,釉色莹润。
诗人泰戈尔说“使人如夏花之绚烂”。台湾作家罗兰在散文《夏天组曲》中写道:“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春花是绿意,夏花是绿到极致的青。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如果说,春花开放是因为风的温慰,那么夏天的花就是由于太阳的激发了。” 说“生如夏花”就是说“生如青花”。正是因为夏花与青花一样具有绚丽繁荣的生命,它们在阳光最饱满的季节绽放,如奔驰、跳跃、飞翔着的生命的精灵,以此来诠释生命的辉煌灿烂。 ...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号”,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80年代中期,阿姆斯特丹举行题为“晚到了400年的中国瓷器来了”的大型拍卖会,拍卖品均是从16世纪至17世纪沉船中打捞出来的中国瓷器,其中不乏被称为“克拉克瓷”的青花瓷器。 近年来沉没于1600年的菲律宾“圣迭戈号”,1613年葬身于非...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伟大的事件之一。在中国,凡是古代重要的发明,往往把它和“圣人”联系在一起,把这发明本身也当作“圣事”或者“圣迹”。这一点,在《考工记》里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陶的发明,也同样被称作“圣人”之作,当作“圣事”,“圣迹”。这在众多古籍中,记载着有关圣人发...
每个时代的瓷器都会带有自己的时代特色, 辽金西夏民族瓷器也同样附有当时的时代气息。游牧民族的瓷器一定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当一部分瓷器都是过去生活器皿的一个翻版,只不过是用一种物质替代另一种物质。以瓷器这种成本低廉的用具去代替贵重的用具,比如金属器、皮革器等等,显得非常经济和实用。 其次,游牧民族的审美追求是比较注重实用,注重生活化,强调民族生活的特点。比如很多当时的陶瓷日用品上画着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