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定窑瓷器的胎釉

  宋代定窑的创烧时间为唐代早期,此时主要生产粗胎黄釉、褐釉和白釉瓷器,胎质粗松厚重,含有大量杂质。优质粗略,施釉不匀,呈色极不稳定。胎体厚重,造型不规整,外黄釉内白釉浅腹碗是定窑早期有特色的作品。唐代中期,定窑产品的质量已经有明显的提高。胎色多为浅灰或灰白色,仍需使用化妆土来提高釉面白度。唐代晚期,定窑的器物胎体较薄,以高品质的釉面和精美的造型取胜,胎体洁白坚硬,瓷化程度较高。釉面及釉色质量虽有较大差异,但光滑平整,釉色青白者已占多数,其中有些精品完全可以和邢窑媲美。

  北宋早期,胎体和上期相比较厚,釉色仍以白中闪青者居多,亦有部分泛黄的陶瓷器物。

  北宋中期,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泛黄,与前期白中闪青的色调有了明显的差别。北宋初期时,由于烧瓷技术的发展,定窑在邢窑衰落的暮色中发展,为适应国内外对中国瓷器的要求,必须提高产量,又要保证质量,窑工们只好采用增加窑炉的方法,这又带来了另一个困难,木柴的大量消耗导致燃料的大量缺乏。北宋中期时,定窑转烧柴而烧煤,煤火力强而火焰短,不仅窑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除,而要外的空气也容易进入,使窑内产生氧化作用,导致瓷器釉色白中泛黄。

  北宋后期是宋代瓷业的发达阶段,此时器物胎白质坚,胎壁较薄,釉色白中泛牙黄色,釉面有泪痕,碗、盘等器物口沿无釉,表明定窑的装烧方式已经改变。

  宋代定窑虽然以生产白釉瓷为主,但也生产黑釉器和酱色釉器物,定窑的黑釉色黑如漆,与其他窑口器不同的是胎体极白,胎质细而薄,与白瓷的胎一样。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