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扫灭了诸侯割据势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大国,汉朝的建立则使秦朝开始的统一国家更加巩固。 汉代,长期的安定局面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使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有较大规模的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也有遍布全国城乡的小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陶瓷手工业在汉代是遍及全国的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因为陶瓷用具是任何家庭、建筑部门都不可缺少的,因此...
日前,在河北海兴县城人民公园新址施工现场,工人挖出5个深洞。当地文保所经过一周多的发掘清理,确定其为5眼秦汉时期砖筑水井。 据介绍,这5眼古井最深的3.8米,最浅的3.3米,其中4眼的水位有1米多深,井水清澈。水井中出土了龙山夹蚌黑陶、白衣夹沙红陶、黑衣灰陶、夹蚌红陶及红陶、灰陶等陶制的罐、盆、碗、甑、鼎等陶器残片;锈蚀严重的铁器、炭化木片、竹针簪、海蛤蜊壳、残骨骼、动物牙齿及砖瓦等遗物...
7月8日,在沧州海兴县人民公园项目建设现场,一口深埋地下3米的古井重见天日。据县文史学者刘立鑫介绍,这是自今年6月3日以来,在这一建设工地现场发现的第七口战国秦汉时期砖(陶)筑水井。目前经有关专家学者证实,在一处先民聚居遗址发现年代如此久远的七口砖筑水井,在国内实属罕见。据推测,此处极有可能是古城“屯氏邑”古遗址。 七口古井每隔80多米一眼。海兴县文保所对古井遗址进行了初步挖掘清理,发现...
日前,在河北海兴县城人民公园新址施工现场,工人挖出5个深洞。当地文保所经过一周多的发掘清理,确定其为5眼秦汉时期砖筑水井。 据介绍,这5眼古井最深的3.8米,最浅的3.3米,其中4眼的水位有1米多深,井水清澈。水井中出土了龙山夹蚌黑陶、白衣夹沙红陶、黑衣灰陶、夹蚌红陶及红陶、灰陶等陶制的罐、盆、碗、甑、鼎等陶器残片;锈蚀严重的铁器、炭化木片、竹针簪、海蛤蜊壳、残骨骼、动物牙齿及砖瓦等遗物...
书契之兴,始自颉皇;写彼鸟迹,以定文章。爰暨末叶、典籍弥繁;时之多僻,政之多权。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中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兔暴骇,将奔未驰。或□□点□,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后奇。或凌邃惴栗,若据高临危,旁点邪附,似螳螂而抱枝。...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
篆势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觯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翾翾。 远而望之,若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湍漈不可得见,指撝不可胜原。研桑不能数其诘屈...
余郡士有梁孔达、姜孟颖者,皆当世之彦哲也,然慕张生之草书过于希孔、颜焉。孔达写书以示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无怠倦焉。于是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余惧其背经而趋俗,此非所以弘道兴世也;又想罗、赵之所见嗤沮,故为说草书本末,以慰罗、赵、息梁、姜焉。 窃览有道张君所与朱使君书,称正气可以消邪,人无其畔,妖不自作,诚可谓信道抱真,知命乐天者也。若夫褒杜、崔,沮罗、赵...
20世纪70年代末我研究《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提出了“秦汉新道家”的概念。1981年在《文史哲》第2期刊物上发表题为“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论秦汉新道家”的文章,1984年又集结有关论文出版《秦汉新道家略论稿》(上海人民出版社)。虽然“秦汉新道家”这一提法曾经受到学界广泛的注意,但明确赞同和使用这个提法的人不多。而同时引起的一个研究就是黄老之学的研究,先后有吴光的《黄老之学通论》(浙江...
鲁迅曾经盛赞秦汉时期的文化风格:“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毫不拘忌”,“魄力究竟雄大”。当时民族精神的“豁达闳大之风”对社会生活有全面深刻的影响。对于当时的艺术作品,鲁迅也有“惟汉代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肯定性评价。应当说,以富于进取性为基本特征的“闳放”、“雄大”的文化气象,是秦汉时期最突出的历史特征。 从生态环境史的视角考察,社会进步、经济繁荣都是在生态环境的舞台上完成的。秦汉人的生存...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雕虫小技”是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雕虫小技”来自谦。其实,这是一种旷古绝今的“神技”呢! “雕虫小技”中的“虫”,指的不是昆虫,而是一种书法——“虫书”。虫书又名鸟虫书、鸟虫篆,是金文中的一种特殊的美术字体。这种字体的笔画酷似飞鸟的形状,有的干脆在笔画的旁边饰以飞鸟的形状,起装饰作用,凸显一种美感。 虫书起源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汉代许慎所...
1985年,在平朔秦汉墓出土器物中,有一件出自城西照什八庄一号墓的雁鱼灯,造型生动,工艺考究,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现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于国家博物馆。照什八庄一号墓属西汉晚期,因此断定雁鱼灯应是西汉晚期时的文物。雁鱼灯长34.5、高53厘米,全系铜铸,整体作鸿雁回首衔鱼伫立状。雁额顶有冠,眼圆睁,颈修长,体宽肥,身两侧铸出羽翼,短尾上翘,双足并立,掌有蹼。雁喙张开衔一鱼,鱼身短肥,下接灯罩盖。...
【摘要】自先秦始,中国与印度已有经济文化交流。中印之间最古老的交通线即是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线路之一——"蜀身毒道",其主要路线区域就是《史记》所载之西南夷地区。秦汉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经营,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由民间商道逐渐发展为官方通道,进一步促进了中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关键词】秦汉 南方丝绸之路 中印交流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2015年04期
2009年-2010 年, 国务院先后颁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组建西咸新区。 2011年6月,省政府正式颁发了《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作为西咸新区五个组团之一的秦汉新城正式成立。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西咸新区为国家级新区,秦汉新城的进程也进入新阶段,...
文献记载商鞅变法在秦都栎阳,但栎阳究竟在哪里?记者昨日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队在秦汉栎阳城遗址内首次发现了清晰的“栎阳”陶文,这是“栎阳”地名第一次在遗址内出现。 主持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瑞说:“2015年在前期考古勘探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栎阳城三号古城、栎阳城二号古城路网、栎阳城北大型沟渠的勘探工作。通过细致的考古工作,不仅可基本确认栎阳三号古城就是‘商鞅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