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15日,由海宁市博物馆和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秦风汉韵——秦汉瓦当及拓片题跋精品展”在海宁市博物馆一楼展厅开展。 瓦当作为装饰美化和蔽护宫殿檐头的建筑构件,在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内涵丰富而又自成体系的文化遗产。尤其是秦汉瓦当,以其精美的图案、隽秀的文字,在中国的考古、历史、美术、书法及思想文化等方面研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位置。 本次展览共展出秦汉瓦当及拓...
人民网哈尔滨8月15日电 8月15日,由黑龙江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在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 陕西,简称秦,俗称三秦。地处西北内陆腹地,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地形南北狭长,北为黄土高原,中部则是有“八百里秦川”之称的关中地区,南隔秦岭是汉中盆地和秦巴山区。截然不同的地理地貌,孕育出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陕西古代文明。...
“九九乘法口诀”最早出现在哪里?秦始皇留下了怎样的痕迹?战国时代有怎样的“风土人情”?漆盘上的“喵星人”怎样与一个女人的命运产生交织?“王者之音”曾侯乙编钟到底有怎样的时代回响?这些疑问都将在由央视纪录频道承制的百集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得到解答。节目日前在国家博物馆举行了开播发布会,宣布将于7月23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首播,本季每集约5分钟,展现的是从战国到秦汉时期的25件国宝。 第二...
这对秦汉时代的青铜承弓器(图1),全长22、高5.5、宽3厘米,前端高昂之凤凰首,而凤凰首的眼、眉、耳、鼻、嘴十分清晰生动,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下方的承弓器,冠胜较大,头部更精致,应该为凤;而上方的承弓器,冠胜较小,头部较小,应该为凰。 ▲ 图1 为了确认其使用方法,笔者曾经查阅多本典籍。其中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第272页,查到一件战国镶嵌云纹的承弓器,但...
一对秦汉承弓器 图1 图2 这对秦汉时代的青铜承弓器(图1),全长22、高5.5、宽3厘米,前端高昂之凤凰首,而凤凰首的眼、眉、耳、鼻、嘴十分清晰生动,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下方的承弓器,冠胜较大,头部更精致,应该为凤;而上方的承弓器,冠胜较小,头部较小,应该为凰。 为了确认其使用方法,笔者曾经查阅多本典籍。其中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第272页,查到一件战国镶嵌云纹...
宝鸡郭家崖村发掘一处聚落型秦汉墓地。在发掘41座古墓葬的同时发现了居住遗址,此外还发现了戎式鬲、“摇钱树”等不属于秦人文化习俗的东西。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郭家崖遗址北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古墓葬41座,其中战国时期秦墓葬37座,汉代以后墓葬4座。 同时确认,该墓地外侧尚未发掘区域为一处面积较大的居址所在。图为“摇钱树”...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6日公布,在成都市郫都区古城镇指路村发现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基层乡镇聚落遗址,该遗址堆积丰富、埋藏较浅、保存完好。 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现场的发掘负责人杨波介绍,2017年6月至10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联合对指路村遗址开展了考古发掘,发现了汉代的房址、窑址、水井、道路、护城河、排水沟等遗迹,出土了罐、瓮、盆、钵等陶器,筒瓦、板瓦、瓦当等建筑构...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主办的“秦汉文明特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 展览分为“统一中国”“盛世笙歌”“不朽来世”“多元文化”“丝路交通”5个单元,包括西汉错金银嵌宝石青铜鸟柄汲酒器、西汉四牛鎏金骑士铜贮贝器、东汉多面体紫色水晶串珠等200多件珍贵文物,多角度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盛世秦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思想艺术。 其中,“盛世笙歌”单元通...
文献记载,秦人之都先栎阳而后咸阳。据春节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消息,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取得重要收获,考古人员发现三座古城,确定三号古城遗址为秦汉栎阳所在。 秦汉栎阳城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据文献记载,栎阳城在秦献公孝公时期、秦末楚汉相争之际塞王司马歇、汉初刘邦都曾以之为都城,是西安附...
近日,“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600余件精品文物再现了华夏文明最精彩的乐章。 陕西人提起历史总是感慨追忆“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最鼎盛的王朝周秦汉唐在此建都”,但是很少有人深究盛世背后的故事。几千年的历史更迭,老祖宗就没给三秦大地留下些思考和启示?那就来谈谈让人自豪的盛世王朝——唐朝。 盛世不是偶然,是厚积薄发。唐代长安的人口达一百多万,...
日前,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该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从2008年开展至今,已经连续对外展出9年时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有的陈列已经不能反映陕西文博事业的新成就。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陕历博从1月7日关闭基本陈列,进行全面提升改造,5月18日将以新的面貌迎接观众。 基本陈列改造期间,为保证游客的正常参观,该馆于2018年1月9日推出“三秦华章 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
在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关闭改造期间,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月9日推出“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该展览展示了从该馆171万件藏品中遴选出的600多件精品文物,西周青铜器、秦汉陶俑、唐代金银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展现了陕西周秦汉唐灿烂的古代文明。 此次推出的“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凤鸣岐山”,从周族兴起、西周王朝和西周经济文化三方面讲述西周故事;第二单元“东方帝国”,从秦国...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王子今 秦汉文献使用“北边”和“西边”的地理概念。这一地区湖泊池沼称谓——“北海”和“西海”的出现和使用,与中原人有关“四海”的观念存在某种内在关联。有关“北海”和“西海”的历史文化信息,可以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生态环境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史料,也具有说明当时社会对于更广阔世界之认知程度的重要意义。 历...
据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12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该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将于2018年1月7日关闭,进行全面提升改造。2018年1月9日,该馆将隆重推出《三秦华章光耀四方-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 新基本陈列将于明年5月18日前对外开放 “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是在原基本陈列《陕西古代史陈列》的基础上改造完成的,时至今日,已对外展出9年时间。”...
《陕博日历》发行仪式。田进摄 12月5日,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主编的陕西第一本文物日历——《陕博日历》正式发行。该日历将365件周秦汉唐的精美藏品与365天的日常生活搭配编辑完成。 据介绍,2018年《陕博日历》以“大唐长安”为主题,由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家历时半年精心撰稿,《故宫日历》原班人马设计打造。翻开日历,左侧是从37万余件馆藏文物中精挑细选的365件文物的图片和中英文双语介绍。右侧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