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连续发现七口战国秦汉时期水井

  7月8日,在沧州海兴县人民公园项目建设现场,一口深埋地下3米的古井重见天日。据县文史学者刘立鑫介绍,这是自今年6月3日以来,在这一建设工地现场发现的第七口战国秦汉时期砖(陶)筑水井。目前经有关专家学者证实,在一处先民聚居遗址发现年代如此久远的七口砖筑水井,在国内实属罕见。据推测,此处极有可能是古城“屯氏邑”古遗址。

  七口古井每隔80多米一眼。海兴县文保所对古井遗址进行了初步挖掘清理,发现井砖大多完整如初,错缝、斗角、叠砌等特征都符合战国秦汉时期的筑井特点。古井井深都是5米,但形制、筑法各不相同,由此推测是西汉汉武帝以前筑就的,因为在汉武帝元朔五年,就统一了筑的形制。现场还清理出一些散砖,有的砖上刻有模印,还有的刻有“屯氏”、“止”等铭文。现场还出土了一些先民生活生产用品的陶器残片和锈蚀铁器、“半两”残铜钱、残骨骼(片)等遗物。井中没有发现东汉及以后的遗物,由此推测七口古井在西汉末期就废弃不用了。

  据记载,古代的“屯氏邑”在邯郸的磁县或馆陶,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有学者分析,海兴发现了印有“屯氏”的瓦片和大量古井,加之古井如此集中分布,是“屯氏邑”遗址的可能性极大。七口古井和大量遗物的出土,对研究本地区历史沿革、研究古代筑井技术的演变和村落城市的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