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7月18日,第五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五项社会活动之一——《指尖旋舞艺成天工——新疆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在自治区博物馆开展。 当天,馆内展出了丝绸之路新疆段出土且经修复保护后的精品文物共130余件(包括壁画、纺织品、金属器、文书等),通过图片与实物对比、文字介绍、视频播放等方式,讲述它们在文物修复人员手中“旧貌换新颜”的过程。由于很多文物是第一次走出“深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观展。 ...
为了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自6月16日起,赫章县举办了主题为“夜郎文化圣地”的赫章文物图展和赫章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成果图展。 举办此次成果展旨在增强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保护意识,展示夜郎古国蕴藏的璀璨、优秀的历史文化,使赫章县珍贵、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扬光大,努力为赫章实施“历史文化兴县”战略,打造“文化名城”提供文化支撑。 ...
“上海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 肖允喆 摄 宋刻修补本《通典》、元刻明天顺公文纸印本《晋书》、清俞樾稿本《俞曲园手稿四种》、明赵氏影宋抄本《古文苑》……时值“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周年之际,由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全市12家古籍收藏单位参与的“汲古慧今——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十年成果展”近日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此次展览共展出70件古籍精品,分为“旧藏撷华”“新弆掇...
6月9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的“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古籍保护、出版、数字化优秀成果展”主题推广展示活动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 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启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本次活动旨在宣传古籍保护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并以此为契机,向社会普及古籍保护理念、培育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 本次...
唐越窑青釉褐彩云纹带座熏炉 不允许出国展出的“战国水晶杯”、国家一级文物唐越窑青釉褐彩如意云纹带座熏炉、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镯式琮、战国原始瓷瓿、明镀金钮银罐……为期3个月的“钱塘觅珍——杭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正在杭州博物馆展出。在这个展览上,杭州很多“压箱底”的宝贝首次露面,其中有不少绍兴元素,如越窑青瓷、绍兴籍文化名人的介绍,等等。 周三,大雨滂沱,记者来到杭州博物馆,...
吴越王母亲生前用的大型香薰、清朝杭州画家章采的西湖全景通景屏、战国时的水晶杯……明天,“一普成果展·我最喜爱的十大文物展”将在吴山脚下的杭州博物馆开幕,展品共400件。 这次大展酝酿了5年。2012年10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这是建国60余年来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历时5年结束。杭州市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97家,可移动文物366862件...
记者从9日举行的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将于18日亮相首都博物馆,展出的近400件藏品将为观众集中展现我国考古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成果。 “1996年以后,我们再没有举办过全国性的考古成果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本次展览汇集了19个省(区、市)的49家考古所、博物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近400件藏品,...
日前,云南昆明官渡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官渡区博物馆开展。本次普查工作,官渡区共完成登录上报可移动文物857件,其中珍贵文物29件。展览为期一个多月,市民可免费观展。 据了解,官渡区有着丰富的文化遗物和遗存,史前时期有螺峰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发现的古滇文化墓地有大耳村(子君村)古墓群、羊甫头古墓群等,出土文物极为丰富。此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
由青岛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主办,青岛市博物馆承办的“青岛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日前在青岛市博物馆展出,将展至2017年3月底。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今古兼备,东西合璧,呈现了十分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是我国古代海洋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海事传续,代不绝书。近代以来,作为欧亚文化交汇地,在青岛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互见的历史景观。 2012年2月开始,青岛市作为全国首批...
资料图 文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记忆和见证,是国家和民族的“金色名片”。昨天,郑州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月下旬结束,为丰富市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 据介绍,2012年,国务院决定开展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郑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于摸清本区域可移动文物资源总量及分布、保存情况,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健全文物保护体系等...
12月8日,作为纪念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30周年(1986-2016)系列活动之一,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策划承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宁波各县(市)区文物部门协办之“发现——新世纪宁波考古成果展”在宁波博物馆隆重开展。 本次展览以新世纪以来15年间(2001-2015)宁波地域重要考古发现为主线,共分“绿野寻踪——聚落考古”“红尘再现——城市考古”“青山...
日前,“溪上遗珍——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慈溪市博物馆正式开展,标志着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并进入成果转化和利用阶段。 自2013年始,慈溪市文广局根据国家文物局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部署,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历时4年对全市19个行业系统的664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了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并完成所有普查文物的藏品认定、信息...
11月19日,由浙江省文物局主办,浙江自然博物馆与天台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神秀天台,和合圣地——天台县生态文明成果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馆隆重开展。省文物局曹鸿副局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此次展览分10个板块,从天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生态建设三个部分全面展示了天台县的自然资源、风景名胜、佛教、道教、和合文化以及生态农业、美丽乡村等方面的内容,用大量的实物、精美的图片等,展现该县在生态环境、生态文...
11月22日,由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片羽吉光——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余杭博物馆正式开展。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姝等领导,以及杭州市部分文博单位、余杭区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代表出席开幕式,并一起参观了展览。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为全面掌握全区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健全文化遗产保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