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2—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成专门考古队,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业人员联合对明铁佩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工作,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 在此基础上,2016年秋季进行了第五次发掘,以进一步探究和明确城址布局为中心,重点对内城南部的作坊区、“西门”进行发掘,并对可能存在的外郭城进行勘探。通过发掘,首次发现了明铁佩遗址外郭城城墙,获得了对该城址空间范围的全...
19世纪,德国学者李希霍芬将历史上连通东西方的交通大动脉称为“丝绸之路”。今天,一谈到这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贸易通道,人们往往更多联想到的是两次出使西域的西汉人张骞。而随着新的考古证据不断地涌现,关于汉代之前丝路踪迹的研究,成为考古学、历史学等许多学科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新证据不断发现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许多玉器,其玉料经过分析是国人熟知的和田玉;而出现在殷墟中的数十辆马车...
港媒称,江西南昌的汉代海昏侯墓考古近日取得新进展。考古学家除在墓园五号墓中找到一枚“刘充国印”,结合此前在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与《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测五号墓的墓主极可能是刘贺的长子刘充国,此外还在墓内寻获逾百件珍贵文物,其中韘形珮、玉剑彘等两千多年的精美玉器重现世间。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月31日报道,五号墓位于墓园北部,在海昏侯刘贺墓的正北方。海昏侯墓葬文物保护及技术保障负责人、中...
首个由“一带一路”组合的《海帆流彩万里风——18、19世纪中国外销艺术品展》近日在广州博物馆开展,展览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联合主办。该展是上海、宁波、广州三地创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一次尝试,主办方旨在推动广州市民加深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与认识。本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18日,展览展出三家博物馆的馆藏文物逾120件(套)。 从19世纪中叶《伦敦画报》刊出的《广东港全...
两千年时光,铸造出丝绸之路。这些纵贯山脉、横跨海洋的通道是古老世界的神经中枢,令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将文明的脉动传递到各个角落。斗转星移,丝路迢迢,从未熄灭的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对文明的渴望,精神之光在这里凝成一段从未远去的旋律。自本期起,本版推出“遥望丝路”栏目,聆听来自历史的交响,遥望通向未来的丝路。 中国人食糖用糖的历史十分悠久,生活中较常见的糖共包括蜜糖、饴糖、蔗糖、果糖等几类,...
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因国而立,因贸而兴”。福州作为最早设立海关的口岸之一,其历史渊源与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密不可分。20日,《丝路扬帆--福州海关服务新福建图片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幕。 此次图片展在福建博物院主馆八号展厅展出,分为“古港初肇 闽关溯源”、“勇立潮头 扬帆启航”和“砥砺奋进 海丝新篇”三个展区,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了福州海关与“海丝”的历史渊源和福州海关服...
本报记者 张全能 张青青 摄 2016年年底,成都博物馆推出“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以下简称“丝路大展”),在国内一炮而红,三个多月参观总人数超108万,居国内同类展览之冠,有人专门打“飞的”而来,有人反复参观8次……在资深文博迷“拿破破Napopo”刚发布的热门文章《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述评》中,“丝路大展”也位列2017博物馆十大展览之首。“丝路大展”...
2017年12月29日,腾讯与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将腾讯最新科技和泛娱乐文化生态,与敦煌研究院科研成果深入合作,让更多人体验到敦煌之美,进一步扩大敦煌石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同时,双方携手启动“数字丝路”计划,致力于促进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交流,让更多人类文化IP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放光彩。 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表示:“敦煌研究院经过70多年的研究,在石窟艺术、科...
跨越万里“海丝路”,探寻千年“青瓷魂”。日前,来自阿尔及利亚、阿曼、摩洛哥、苏丹等9个阿拉伯国家共13名文博领域专家,漂洋过海赴龙泉“寻瓷问剑”,就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青瓷文化历史、青瓷产业发展现状、青瓷文化旅游推介等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考察。 此次到龙泉考察的文博领域专家是参加第三期阿拉伯国家文博(陶瓷)专家研修班的学员,他们都是就职于博物馆、古迹管理、文化部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
12月19日,山西首届“丝路遗珍”暨第二届社区居民收藏文化展在太原美术馆开展,展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遗存的各种票据单据、海捞瓷器、老茶具、茶杯、茶壶、铜镜、书法绘画近200件展品,旨在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文化素养,引领市民重温历史、了解丝路相关的知识,感受社会、历史的变迁。 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往来的重要通道,这条道路在中国境内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玉门关直通...
闫晓虹摄 12月7日,记者获悉,故宫博物院又获赠重要文物——《丝路山水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绘制于明代中后期的皇家青绿山水手卷,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献,它的回归将有助于我国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并为未来“一带一路”的研究提供难能可贵的参考与借鉴。 这幅《丝路山水地图》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先生斥资1.33亿元购回,并无偿捐赠故宫博物院。 《丝路山水地图》是一...
2017年11月29日,首届海上丝路文明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开幕。论坛由西工大、陕西省文物局主办,西工大国际合作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科学技术管理部、文化遗产研究院、航海学院以及材料学院承办。 本届论坛以海上丝路文明与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邀请了来自意大利高等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院Barbara Davidde主任,《地中海海洋考古》杂志社Roberto Petriaggi主编,国...
故宫博物院近日又获赠重要文物——《丝路山水地图》。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全国政协委员、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先生颁发捐赠证书。 《丝路山水地图》绘于绢本之上,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是一幅绘制于明代中后期的、应为内府使用的青绿山水手卷。它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圣城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全卷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国的敦煌、...
11月30日,世茂集团捐赠《丝路山水地图》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以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杨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吕虹等出席捐赠活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颁发捐赠证书。 《丝路山水地图》幅宽0.59米、长30....
《丝路山水地图》又名《蒙古山水地图》, 绘于绢本之上,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是一幅绘制于明代中后期的,应为内府使用的青绿山水手卷。这幅山水地图,受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影响,以表现青绿山水、高大山川为主。林梅村等专家推断,这幅地图的绘制者,应当是明代中期的吴门画师谢时臣。 《丝路山水地图》描绘了东起嘉峪关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麦加)的辽阔地域范围。这幅地图负载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