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9国文博专家赴龙泉文化考察

  跨越万里“海丝路”,探寻千年“青瓷魂”。日前,来自阿尔及利亚、阿曼、摩洛哥、苏丹等9个阿拉伯国家共13名文博领域专家,漂洋过海赴龙泉“寻瓷问剑”,就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青瓷文化历史、青瓷产业发展现状、青瓷文化旅游推介等进行学术交流和文化考察。

  此次到龙泉考察的文博领域专家是参加第三期阿拉伯国家文博(陶瓷)专家研修班的学员,他们都是就职于博物馆、古迹管理、文化部或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阿拉伯国家文博(陶瓷)专家研修班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阿民心相通的重要项目,自2015年11月开始,已分别围绕“纸质”“丝绸”主题举办两届。此次研修班由国家文化部外联局、浙江省文化厅主办,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中国丝绸博物馆承办,今年围绕“陶瓷”主题开展研修活动。

  在中国青瓷小镇,专家们循着历史的痕印,探寻传说中的“雪拉同”,并亲自体验青瓷制作;在龙泉青瓷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藏品让专家们大开眼界,对龙泉青瓷的发展历史和工艺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与徐朝兴、陈先明等大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时,专家们不时感叹青瓷手工艺水平的高超,为大师们的工匠精神鼓掌点赞。在瓯江青瓷有限公司考察生产技术和管理后,专家们从观光旅游、展销搭桥助力龙泉青瓷大产业发展的现状中得到许多启发。

  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徐侠民说,之所以选择龙泉作为研修班实践教学点之一,是因为龙泉青瓷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力。尤其是近年来龙泉青瓷影响力不断提升,特色小镇建设成效凸显,非常值得专家前来了解现今龙泉青瓷的制造技艺和发展现状,从而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研修素材。

  摩洛哥文化部(文化遗产局)历史古迹馆馆长佐哈尔·哈森表示,龙泉之行不仅让他近距离了解龙泉青瓷发展的文化脉络,接触到优秀的制瓷艺人,还学习到了博物馆管理及陶瓷领域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相信这对摩洛哥文博事业发展有极大受益。作者:记者 钟根清 通讯员 周晓寅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