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活动之一、“丝路画语”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展暨许伯夷先生藏品及作品展昨天亮相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台湾著名企业家、艺术家和收藏家许伯夷展出了其多年来收藏的丝路沿线国家艺术品95件和个人创意作品38件。另有百余收藏品和创作品将于10月25日亮相文博会主展场。 今年72岁的许伯夷祖籍福建泉州,上世纪70年代白手起家成为商界奇人。他一直以弘扬中华文化为荣,热衷两岸文化交流,是改革开放以...
10月18日,“丝路花语——贾曼尔艺术巡展”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大连是第一站。展览由大连现代博物馆和雅典贝纳基博物馆共同举办,共计展出希腊著名艺术家贾曼尔(Jamal Joratli)的32幅画作,这些作品以现代手法再一次高度讴歌了古往今来具有特殊意义的丝绸之路的神奇和魅力。 本展览免费开放,将持续至11月18日。
鸟瞰阿莱皮蒂遗址。上海博物馆供图 上海博物馆与斯里兰卡中央文化基金会联合考古队,日前对斯里兰卡北方港口城市贾夫纳进行了为期40天的全面调查与重点发掘。这是上海博物馆在海外的首个合作考古项目,也是其丝路考古迈出的第一步。 近日上海博物馆发布了此次联合考古项目阶段性成果:考古队在阿莱皮蒂遗址共发掘92.4平方米,出土陶瓷器总计650多片,其中来自中国的瓷片超过600片,为认识海上丝绸之路、...
9月28日至12月20日,“万里江海通——江南与海上丝绸之路特展”在江苏常熟博物馆D1、D2展厅举行,展览由常熟、江阴、张家港、太仓、吴江五地博物馆联合举办,遴选展出五地馆藏文物130多件,讲述江南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不解之缘。 西晋青釉堆塑人物楼台谷仓罐,常熟博物馆藏 亿万年前,海洋孕育了生命之源,千百年来,海上丝绸之路串联着世界的经济与文化,古老而又神秘。“海上丝绸之路”是...
上博考古队赴斯里兰卡进行为期40天的联合考古工作日前落下帷幕,上博今天对外召开中斯联合考古项目阶段性成果发布会。 通过近40天的联合考古工作,中斯联合考古队在当地阿莱皮蒂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北宋晚期中国瓷器碎片,其中来自中国的瓷片超过600片,初步断定瓷器产地为广州及福建等地区,为古代中国和斯里兰卡之间贸易找到了最直接的证据,也为认识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文化交流提供翔实的实物资料。上海博物...
由归元玄奘文化促进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共同主办,主题为“传承玄奘精神,弘扬丝路文化”的首届玄奘与丝路文化国际研讨会及高峰论坛前不久在西安、商洛举行。 “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经授权刊发由北京大学陈明教授在此次论坛的文章《<大唐西域记>中的故事及其图像在丝路的流传》。他认为,搜集与比对《大唐西域记》中的相关故事在丝绸之路多语种文献中的平行文本,及其在陆海丝绸...
近日,记者获悉,今年6月至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相继与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所、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组建考古工作队,分别在吉尔吉斯斯坦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和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区拉哈特遗址顺利完成本年度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红河古城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镇。在红河古城西侧佛寺遗址勘探发掘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红河古城进行了...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提升文化遗产科技保护能力,陕西省文物局将在9月7日至10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办“2018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技合作论坛暨展览”,届时将围绕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新技术和新媒体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应用展开讨论和经验分享。 论坛将以“科技文博,融合创新”为主题,紧紧围绕文物保护修复与科技创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展陈设计...
9月7日,“2018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科技合作论坛暨展览”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科技司)巡视员罗静、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会专家和代表围绕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新技术、新媒体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应用展开讨论与经验分享。 这次论坛以“科技文博,融合创新”为主题,紧紧围绕文物保护修复与科技创新、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智慧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展陈设...
胡俑只见于隋唐时期,从北宋开始不再出现。唐俑中的“胡”,为印欧人种的粟特人。《新唐书》中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九姓多以其部落为姓,用以告诫后世子孙不能忘本。其本土位于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主要范围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还有部分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从考古出土情况来看,唐代胡俑中男子常见,而高额深目、鹰鼻丰頣的胡姬俑则不经见。不过从文献和诗词...
中国歌剧舞剧院原创舞剧《昭君出塞》剧照 刘海栋 摄 从倡议到实践,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以艺术语汇讲述丝路故事、彰显丝路精神,也成为中国舞台艺术创作的重点工作。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昭君出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的《丝路霓裳》,中国交响乐团的《长安门》,中央芭蕾舞团的《敦煌》,中央民族乐团的《丝绸之路》《玄奘西行》《伊犁之歌》,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西游记》,福建省歌舞剧院...
琉璃晶莹剔透、花纹装饰繁复,这件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在灯光下映出幽幽微光。作为来自西方之国的瑰宝,收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的古代琉璃器见证了一千多年前中西方文明交流的繁盛。 “这批琉璃器有生产于公元5至6世纪的东罗马琉璃瓶,也有公元9世纪之前的伊斯兰特色的琉璃盘,还有典型中国风格的茶盏茶托。”法门寺博物馆副馆长任新来6日对记者说。 1987年,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佛指舍利...
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的义乌商城,来自新疆伊犁的叶尔道力提在处理客户订单,他在团队中主要负责招商工作(8月4日摄)。 活跃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商家中有一支由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的创客组成的电商团队。他们专注于中哈合作国际电视购物、电子商务信息服务,通过拍摄产品视频,经电视或网络直播,把产自中国的日用百货介绍给哈萨克斯坦。
自2014年以来,考古学家在西藏阿里地区发现了多处古人类遗址,从出土文物显示的信息来看,在佛教进入青藏高原之前,青藏高原上已经孕育了发达的文明。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青藏高原的古代历史,国家文物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组织全国的考古专家,于本月初实施了有史以来西藏最大规模的联合考古。 此次考古,主要是对阿里地区象泉河谷和札达土林的一些遗址的发掘,包括皮央东嘎遗址、曲龙遗址和多处古人类遗迹。位于札达县的...
“黄土寻根·丝路陕西”大型图片展近日在台湾新北市开展,展出由陕西和台湾两地摄影家创作的展现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产业特色优势及人文历史景观的作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