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03期 【摘要】根据良渚文化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及数量,可将良渚文化墓葬所承载的人分为7个等级,并且其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7个等级的人所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均有所不同。通过对良渚文化墓地的研究可发现,良渚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以家族为单位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兴盛或衰落;同时,同一个家族内人群的等级差别也非常明显,良渚文化可能产生了凌驾于血缘关系之上的等...
在这春夏之交,繁花似锦的季节。良渚博物院与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策划推出了“良渚文化节——走进高校”系列活动。为春意盎然的校园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氛围。 为期两个月的首届“良渚文化节”真正实现了三校联动、三校共进的良好局面。“良渚文化节”由学术讲座、流动展览和“大美良渚”学生艺术作品征集巡展三大活动组成。整个活动共涉及到三所高校、六大院系,近2000多名师生。得到浙江...
在良渚玉器的收藏和鉴赏中,工艺特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鉴定辨伪标准,了解良渚玉器的加工工艺,了解良渚古人在玉器留下的加工痕迹,对于鉴定良渚玉器的真伪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是最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古玉器的鉴定中,材质可以用老料,沁色可以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式仿作,纹饰和器型可以按出土或传世的标准器依样画葫芦,唯有加工工艺,却是现代仿品最为一筹莫展的。因为古人究竟用什么样的工具,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
1987年,浙江余杭县溪湾村瑶山出土了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玉梳背。该玉梳背呈青白色,具有透光性;器身扁平,两侧边稍内弧,上端中部向上凸起一尖顶,底部扁榫上有3个对钻而成的小圆孔。从其外形看,与古代神人的冠帽极为相似。但是,最初出土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件玉器的用途,所以称其为“冠形器”。如今,该玉梳背存放于浙江省博物馆中。 无独有偶,1999年7月,浙江海盐县横港乡周家浜遗址出土了良渚文...
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最早由施昕更于上世纪30年代发现,它上承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发展演化而来,距今约5300年——4200年,也有晚于4000年的良渚遗址被发现。良渚文化以浙江余杭郊区的良渚镇命名,以环太湖流域为中心,其覆盖范围北抵江苏扬州、海安一带,南入浙江宁(波)绍(兴)平原,东及上海和舟山群岛,西大南京至安徽郎溪、广德和浙江建德、浦江一带。而其文化影响则北...
良渚,美丽的水中绿洲。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的良渚文化在1936年首先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主要分布在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玉器无论在数量上、种类上,造型纹饰上以及制作工艺上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和北方的红山文化玉器并驾齐驱,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良渚文化玉器用料大部分是透闪石,阳起石软玉,莫氏硬度在6-6.5左右,此外还有矾石、...
1987年,浙江余杭县溪湾村瑶山出土了一件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玉梳背。该玉梳背呈青白色,具有透光性;器身扁平,两侧边稍内弧,上端中部向上凸起一尖顶,底部扁榫上有3个对钻而成的小圆孔。从其外形看,与古代神人的冠帽极为相似。但是,最初出土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件玉器的用途,所以称其为“冠形器”。如今,该玉梳背存放于浙江省博物馆中。 无独有偶,1999年7月,浙江海盐县横港乡周家浜遗址出土了良渚文化时期...
解读鸟形器 良渚人生活在我国江南地区,可能是“羽人”的后代,他们的部落标徽神人兽面纹中神人头戴羽冠就是一个证据。江南地区靠近东海,在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是鸟的国度,有“人面鸟身”之神,与这个神话传说有密切关联的良渚人,正是崇拜鸟的民族。 在良渚文化骨器和玉器中,鸟的形象频频出现,有鸟形立体圆雕,也有雕刻在器物上的鸟纹。良渚人的鸟崇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认为鸟是负载太阳每日...
素面“璧”属良渚文化,透闪石质,直径23厘米,孔径4.2厘米,厚度1厘米(图1)。璧是一种圆形片状体,中部有孔的玉器。《说文》释玉:“瑞玉环器也”。《尔雅》记载:“肉倍好,谓之璧”。肉即中孔外边部,好即中部之孔,根据考古发掘古代遗址墓葬中玉璧实物,肉与好之比例关系并不明显,而有一定差距。 璧是古代重要玉器之一,远在史前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其使用年代跨度很长。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不断开启...
良渚文化,发现于浙江余杭县良渚镇。遗址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良渚文化陶器以泥质黑陶(包括灰胎黑皮陶)数量最多,并有一些砂质红陶与泥质灰陶。其制陶技术较高,普遍使用轮制,器型精致规整,器壁较薄,陶胎呈灰黑色。 代表性器物有簋形器、断面丁字形足鼎、高颈贯耳壶等。圈足器、三足器盛行。陶器表面打磨得很光亮,少数器物有镂空和划纹装饰。彩陶数量较少,多以红彩或黑彩绘旋纹...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当时琢玉已从制石行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玉礼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用玉敛葬,是祈求永生的手段。 良渚文...
河道与水田 带刻符宽把杯 从2013年4月初至12月中旬,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区姜巷行政村南的朱墓村一处建设工地中,通过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个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良渚文化时期聚落遗址——朱墓村遗址。 从朱墓墩抢救发掘找到了更多的线索 2012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昆山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一个建设项目,对姜巷行政村南的朱墓墩进行了抢救...
良渚遗址迎客 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距今5000年历史的良渚文化遗址,迎来了首批82位参观的市民。大家参观了西城墙、北城墙、良渚宫殿区等遗址点。图为市民正在参观良渚北城墙遗址。
“韫玉良缘——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展”在徐州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展览为期2个月,市民可免费参观。此次展出的良渚文化精品玉器,来自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 良渚文化玉器为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达到中国史前玉文化之高峰。此次展出的140余件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包括琮、璧、钺、玉瑗、玉环、玉镯、锥形器、玉梳背、项饰、筒形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