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下午,市考古人员又在唐代和六朝时期两座墓葬遗迹的东侧发现了一东汉墓葬,可惜已遭破坏,棺材也已腐烂,只出土了一些陶壶、陶瓿、陶罐的碎片。 遗憾 釉陶双系罐裂了 “又发现一处古墓葬‘痕迹’了!”昨天下午3时多,考古人员在城北沈家山建筑工地“搜索”古墓葬时,得到了这一消息。 据悉,按照东汉礼俗,随葬品中会有一套或几套陶壶...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
图为奉化选送的国宝级文物——东汉熹平四年青瓷绳索纹罐 今天从宁波奉化市文保所传来好消息,由该所选送的国宝级文物———东汉熹平四年青瓷绳索纹罐,将赴京参加国家文物局和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共同举办的《秦汉-罗马文明展》。据悉,这是浙江省惟一一件选送文物。 《秦汉-罗马文明展》作为向国庆六十周年隆重献礼的文化交流展,将展现两国古老文明悠久的历史。此次展出共约300件展品,秦汉和罗马部分各占一半。由奉化选...
正在紧张考古发掘当中的官洲“生物岛”让伴随广州考古界多年的一个谜团浮出水面:主持大学城和官洲岛考古发掘的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主任张强禄告诉记者,番禺、南沙、海珠一带近年整理发掘的汉代墓葬已经超过200座,仅在官洲岛上,已经发掘的墓葬就有60多座。如此众多的墓葬表明,两千年前广州一带的先民们在这两块土地上的活动相当频密。但是一个令人疑惑的现象是,番禺和南沙的墓葬群极...
施工中意外发现古墓 1983年6月9日,象岗山省政府办公厅宿舍楼的工地上,工人们在施工中意外发现了一处巨石封顶的地下建筑。具有文物保护经验的省政府基建办公室邓钦友科长马上打电话告诉了文管会考古队。 经过仔细研究和探墓,当时的广州市文博学会会长麦英豪与黄淼章、陈伟汉等考古工作者认为这处地下建筑是一座二千多年前的汉墓,不但陪葬品丰富,而且从未被盗掘过。 古墓为一座凿山为藏的墓葬,其南面有长约20...
曾遭盗挖,墓穴损毁严重,大部分文物失踪 现场遗留铜灯、剑鞘等,墓主生前疑是官吏 西汉夫妻合葬 西汉夫妻合葬墓挖掘现场 昨天上午,在平山堂东路北侧沈家山的瘦西湖西苑施工现场,一座西汉时期的夫妻合葬墓被掩埋地下2000多年后重见天日。这座全部利用金丝楠木制作的西汉墓葬,虽然遭遇过盗挖,但现场依然遗留下一只铜灯、一把剑鞘、一面破残铜镜、一只漆器残件,以及数十枚五铢铜钱。市考古队工作人...
内黄县三杨庄遗址中的农家瓦顶局部。 如梦,如幻,恍如隔世! 两千年前的汉代农家院落扑面而来:布局考究的两进院坐南朝北,一进院有不大的门房和东厢房,二进院有宽敞的主房和西厢房。院前有浅浅的水井、圆圆的石磨、内圆外方的石臼,以及平坦的编制台;院外挖有椭圆形池塘,建有带瓦顶的厕所,种有成片的桑麻;再往外是一望无垠、疏密有致的田埂,从门前延伸出去的道路穿过田埂通向远方…… 2...
《秦汉——罗马文明展》是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活动部共同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承办的展现两国古老文明及悠久历史,并向建国六十周年隆重献礼的文化交流展。 此次展出包括了约300件(组)展品,其中秦汉和罗马部分各为150件(组),另辅之以沙盘、模型、照片等辅助内容及图片、多媒体等表现手段。展览通过秦汉与罗马这两大文明中的文化瑰宝,展现出各自不...
昨天从奉化文保所传来好消息,由该所选送的国宝级文物——东汉熹平四年青瓷绳索纹罐,将赴京参加国家文物局和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共同举办的“秦汉—罗马文明展”。据悉,这是全省惟一一件选送的文物。 《秦汉—罗马文明展》作为向国庆六十周年隆重献礼的文化交流展,将展现中意两国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该展览将展出约300件文物,秦汉和罗马部分各...
昨日,笔者从宁波诺丁汉大学了解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前日专程到宁波,将该校去年首届本科生在毕业典礼上所穿学士服的收藏证书送达学校。据悉,这是去年举办的“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中唯一被该馆永久收藏的宁波藏品。 国家博物馆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引进世界100强优质高教资源的中外合作大学,为中英两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具有重大的意义...
记者从安徽天柱山管委会获悉,近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宫希成对天柱山九井河景区神秘古暗道进行现场勘察之后,确认这是安徽迄今发现的首例人工古暗道。 根据洞内情况和外围地形,宫希成指出,该洞穴洞口、洞内建造规整讲究,石条年代久远,可以确定为一人工建筑文物遗迹,应该是唐宋前后或者稍微远些年代所建。从现场来看,该洞可能有其他出口,是一个有着特殊用途的非常规性建筑。 宫希成指出,目前难以对...
近日,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局协助国家文物局提供赴京、赴意展出的39件文物精品已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完成交接手续,这批文物将先后在北京、意大利展出。 2日下午,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于茸告诉记者,这5组39件济南宝贝,是参加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秦汉-罗马文明展》首展而选出的。《秦汉-罗马文明展》拟于2009年 7月20日在北京开幕,这是我国与意大利政府间第一个文物交流合作项目。本...
我国西汉政府在西部开辟的最大屯田区“北胥鞬”,近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图木舒克市北面的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被发现。同时发现的还有大片汉代官署遗址群,可以认定是“北胥鞬屯田田管署”遗址。 “北胥鞬”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西域传》。据历史记载,汉宣帝时,中央政府派遣官员治理鄯善以西数国。当时南道诸国尽皆归汉,只有北道...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近日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16处汉代烽燧及障塞遗址。文物考古专家称,如此数量众多的烽燧及障塞遗址为深入研究汉代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物依据。 据乌拉特中旗文管所负责人介绍,这些烽燧和障塞遗址位于该旗桑根达来、新忽热、查干温都尔和川井等苏木乡镇,初步统计共有9座障塞、7座烽燧,经考证年代为西汉时期。 这些烽燧和障塞大都依长城而建,由东至西沿长城走向排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