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宣城市5个农民发现自家附近山林中有古墓,竟在8个月时间内接连盗掘了26座,而未卖出的20件残损陶罐中就有9件在案发后被鉴定为三级文物。日前,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掘古墓罪对5位盗墓者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同时处以不同金额的罚金。 2008年3月,宣城警方在侦查一起系列盗窃电动车案时,发现宣州区农民张天龙涉嫌共同盗窃并将其抓获。令办案民警感到惊讶的是,张天龙不仅参与了盗窃电动车,还曾伙同宣州区农民葛志...
近日,开阳县文物普查组在双流镇双永村苗族村寨瓜瓢寨一袁姓苗族村民家中调查发现了清代地契、税票和诉状等文书百余件,时间跨乾隆初期至清末150多年。 据当地苗族村民介绍,瓜瓢寨苗族以袁姓和王姓居多,他们自称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迁来,至今已在贵州居住600多年,由于长期和苗族人民和睦相处,互相通婚,他们逐步接受苗族文化,并与苗族人民融为一体,至今仍然保持着古老的苗族抢婚、跳圆及桃花、刺绣等习俗。 瓜瓢...
1968年5月,我国在河北省满城县西南1.5千米处的崇山峻岭进行国防施工时发现了一座罕见的大型古墓,出土了仅见于史籍记载的“金缕玉衣”,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窗口。《探索都城之谜》一书揭密了围绕古墓出土鲜为人知的前前后后。 “深挖洞”的意外收获 位于河北省满城县西南的陵山亦称凤凰山,因其西望太行群峰、东临华北平原,形如落凤而得名。传说...
白玉双龙高纽谷纹璧、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玉璧的整体由圆形壁身和雕有双龙的高纽两部分组成。纽上透雕一对矫健威严的双龙,双龙昂首曲身,张口挺立于壁缘上,脑后鬃毛呈索状向后卷扬。龙体丰腴健壮,极富力度。纽的顶端还有透雕的云纹,中间有一个可供佩系的穿孔,璧的两面琢刻谷纹,缘周起棱。这件玉璧构思巧妙,造型奇特,纹饰优美,刻工精细,精美绝伦,是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远看像肉,近看是石,这块“天然肉石”重360公斤,价值108万。本报记者赵永峰摄 一块肉值108万?真可谓天价肉!在世纪城金源购物中心广场就有这样一块“肉”——广西柳州的老梁带来参展的“天然肉石”。昨日,2009云南《锦绣中华》奇石古玩文化艺术收藏品展览会在世纪城金源购物中心广场举办,“天然肉石”一亮...
文物专家(右)在鉴定农民工田大社上缴的文物。记者 谢伟 摄 4位外地农民工20日在西安挖出11件西汉文物后全部上缴国家,受到奖励。 挖出文物的田大社等4人,都是从咸阳来西安打工的农民工。20日中午,他们在北郊徐家湾702站段修污水管时,在约6米的地下挖出一堆“坛坛罐罐”。田大社估计这些不是文物也是古物,便和同伴商量,先将这些东西保护好再上缴。他们将物品用彩条布包裹起来,...
记者昨日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安康市文物普查队在汉阴县境内新发现一处秦汉古采砂金的竖井式矿洞遗址。 据介绍,该矿洞遗址位于汉阴县双乳镇月河北岸的阶地之中,是村民在挖土时发现的。在挖土的断层中清晰可见直径0.9―1.2米的竖井两个,其内填充大量的砾石和沙土,还有少量的其它杂质,形状和颜色明显区别于周围的原生地层。考古专家称,此次调查发现的秦汉时期砂金竖井遗址,是古代矿址调查中的重大发现。
昨日,记者从徐闻县获悉,该县有关部门人员在对“三墩”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挖出一批汉代文物,其中一些属于珍贵文物。目前,徐闻已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出土文物进行保管收藏。 浅层地表挖出一批汉代文物 徐闻“三墩”一带是我国汉代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近段时间,徐闻机关、单位、乡镇纷纷派出骨干进驻三墩,进行旅游开发建设。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施工人...
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08年为配合各地基础建设,庐江工业园区和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古发掘的部分精美文物近日首次示众,一些文物的精美程度令人惊叹。其中庐江一出土的连体粉盒更是让人叫绝。 庐江:精美化妆盒考古人员叫绝 据了解,2008年,为配合庐江园区工程建设,对移湖北路以西地区、庐江三建公司、世纪大道以北地区等三块用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累计钻探20.5万平方米,发掘汉代至明清时期墓...
现珍藏在南京博物院的错银铜牛灯,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东汉墓,通高46.2厘米,牛身长36.4厘米。该灯不但设计精美,而且在制作时巧用铜银二种不同材质的色泽,形成颜色的完美搭配。铜牛灯通体光滑,工艺精湛,整体纹饰运用流云纹、三角纹、螺旋纹图案为地,饰以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图案,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 错银铜牛灯由灯座、灯...
中国古代瓦当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中华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研究与考古学的重要材料,也是文字、文学、美学、书法、建筑、工艺等诸多门类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内涵。这件金乌瓦当瓦体硕大,造型奇异,工艺精湛,气象非凡,它是汉武帝甘泉宫建筑的重要构件,甚至可以说是甘泉宫建筑的标志。我们知道,金乌是古代先民用来代表太阳的图腾,而甘泉宫是汉代最重要的宫殿之一。汉武帝在此朝见诸侯王,宴请外国客,并用作...
南汉祭祀用的大缸虽已碎裂成片,但花纹依旧清晰可辨 精美的“蝶恋花”图案 南汉国宫殿青地砖 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的南越国宫署遗址的发掘再次传来惊喜: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南汉国时期的大型宫殿遗址,在中国当今考古发掘中,这也是规模最大的宫殿之一。 “蝶恋花”地砖反映时代审美 考古人员介绍,这次发现的南汉国宫殿位于发掘区西部,靠近北...
继考古人员近日在沈家山建筑工地发现西汉夫妇合葬墓后,昨天他们对前天下午因突然下雨而暂时未清理的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清墓时,发现这也是一座西汉时期墓葬,并清理出了一套陶灶等,初步推断是平民墓。据悉,这也是此次沈家山古墓葬发掘首次出土陶灶。 西汉墓出土袖珍陶灶 在该墓坑东北角,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套比较小的陶灶。它和农家使用的灶台比较像,长约30厘米,两端宽度不一,分别为11厘米、14厘米。经清理,...
羌族演员在现场表演。 昨天,大型羌族乐舞史诗《羌风》的新闻发布会在保利剧院举行。身穿民族服饰的羌族演员在现场载歌载舞,展现了羌族音乐和舞蹈的魅力。 羌族多声部有“民歌活化石”之称,近年来专家发现,它就是失传了2000年之久的秦汉古风。艺术总监汪静泉将秦汉古风融入《羌风》的音乐中。《羌风》集中展示了古羌民族文化,囊括羌族特有的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羌族多声部代表...
近日,白水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文物点229处,其中秦汉以前的遗址数量明显增加,丰富了当地各类遗存的文化内涵,为研究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渭南市文物普查队共24人在为期18天的田野文物普查中,对白水县田野文物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行政村、自然村踏查率均达100%,共记录白水县369处,其中复查140处,新发现229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