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如果说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古玉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应该是实至名归的中国古玉历史上的第二个辉煌。 这一时期的玉器,不仅数量众多,玉质上乘,并且新创了不少优美器型,线条运用更臻娴,纹饰的审美含量急剧增加,刀工秀逸遒劲,风格清新潇洒。短短的五百年间,给历史留下了无数玉器珍品。 春秋玉器特征 一、主流纹饰 1、新创“春秋龙首”纹。这种由勾连云纹组成的“阴线浅浮雕”龙首,不论是...
6月23日,记者从漳县有关部门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漳县境内的墩坪遗址进行系统发掘探明,这里属于春秋战国大型戎人墓地,这一探明为追寻该区域西戎文化人群的源头提供了线索。 据了解,墩坪遗址在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文化堆积是位于墩坪台地南侧边缘的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遗址,该遗址中、北部台地分布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为了解墓地文化属性,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后经国家文物局...
从2014年8月至今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定西漳县境内的墩坪遗址进行详细勘探和系统发掘,勘探结果表明,墓葬区位于墩坪遗址北部开阔的山前台地之上,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墓葬150余座;由于部分区域还未能勘探,推测墓葬总数应在200座左右。 墩坪遗址位于漳县三岔镇三岔村北200米的漳河北一级台地墩坪上。该遗址于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文化堆积是位于墩坪台地南侧边...
据中国文物信息网19日消息,从2014年8月至今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定西漳县境内的墩坪遗址进行详细勘探和系统发掘,勘探结果表明,墓葬区位于墩坪遗址北部开阔的山前台地之上,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墓葬150余座;由于部分区域还未能勘探,推测墓葬总数应在200座左右。 墩坪遗址位于漳县三岔镇三岔村北200米的漳河北一级台地墩坪上。该遗址于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
墩坪遗址位于甘肃漳县三岔镇三岔村北200米的漳河北一级台地墩坪上。该遗址于第一次文物普查时被发现,主要文化堆积是位于墩坪台地南侧边缘的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聚落遗址。2012年3月,在该遗址中、北部被盗掘,缴获文物160余件。根据出土文物的鉴定,得知该遗址中、北部台地分布一批东周时期的墓葬。 为了解墓地文化属性,使其得到有效保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自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春秋玉器: 由考古资料可知,春秋玉器是西周玉器的继续和发展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如河南光山县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
上月中旬,考古专家在达坂城区白水涧古镇遗址城墙中采集到了多枚彩陶残片,以此推测,白水涧古镇附近存在春秋战国时代遗址。 白水涧古镇遗址又称“峡口古城”,位于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咽喉要冲,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塞,唐代称白水镇,元代称黑虎城,清代称嘉德城。 考古发现彩陶残片 3月19日,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市文物局对该区多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 白水涧古镇遗址在一块铁黑色岩石之上,外城墙长36...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生产焚香专用的香器,一般使用青铜制成的炉器作为熏香之用,当时使用的主要是可以驱灭蚊虫、消除秽气等清净环境的兰、艾等香草植物,炉器造型通常是圆口深腹的豆形器。 从汉代到魏晋时期的香炉、熏笼或熏球多半是贵族或富贵之家所使用,因此造型讲究精细,工艺技术髙超。 1.充满神仙思想的博山炉 因为追求长生不死仙药的神仙方士及海外仙山的思想普及,汉代到魏晋时期经常出现一种以...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从“敬天"向“重民"转化。在丧葬习俗上,出现用俑葬取代人殉的社会进步潮流。俑,是以人或动物形象捏塑而成的陪葬品,有木制、陶制与瓷制,以陶制品为多。 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年代最早的陶俑,为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在山东临淄郎家庄出土有六组小型陶俑,山东泰安康家河出土的几件陶俑及山西长治、陕西铜川出土的则是战国早期的陶俑。其中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山东...
春秋战国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群雄逐鹿,天子成了摆设,谁都想当老大,谁都不服谁,于是真刀真枪地打来打去几百年。如今的古瓷收藏圈,大有当年乱战之势,打的不仅是口水仗,还有利益战。 春秋战国是以地域为界相互争斗,而古瓷收藏圈是以帮帮派派划界。 古瓷从原始青瓷开始,伴随着中国文明漫漫走来,经历了千变万化,形成了千姿百态。就研究和收藏而论,能把某个时期的某个窑口研究深透了,就算头一号的大家了,...
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换句话说周代服饰的色彩可以彰显穿着者的身份、阶层与地位。根据《礼记·玉藻》的记载可知周代以正色为贵,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的周代,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礼制的日益崩坏,服装色彩原有的尊卑秩序也遭到了破坏。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齐桓公“好紫”。由于一国之君喜欢紫色,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对洛南西寺墓葬群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初步探明有8座墓葬。其中最大一座墓葬为单椁单棺墓葬,且椁棺保存完好。考古专家表示,这在省内极为罕见,现场同时还出土有铜鼎、铜矛、铜剑及玉器等40多件器物。 西寺墓群位于洛南县城北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梁上,西端的梁坡名为冀塬。此次发掘地点在西寺墓群范围内,发掘地地形呈台塬状,距离墓葬群的地方是一个土塬,一侧是一座废弃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