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18日,江西省吉水县乌江镇大勇村蓬下自然村挖出六件青铜器。廖敏摄 9月18日,中新网记者从江西吉水县官方了解到,该县近日新发现6件青铜器。经当地文物部门初步推断,该批青铜器的制造年代应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 近日,江西省吉水县乌江镇大勇村蓬下自然村村民余仕在平整土地时,挖出6件青铜器。了解情况后,当地文物部门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勘测。 据江西省吉水县博物馆馆长叶翔说,这6件...
从大量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和历史传说可看出,居住在肥沃的黄河中下游辽阔的平原地区,生产力发展较快,生活比较稳定的夏族,通过部落联盟的形式,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第一个建立起奴隶制国家的是夏。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大致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地区。考古资料证实了夏的存在。据《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的记载,夏自禹至桀,历14世17王,共400多年。20世纪30年代,安阳殷墟发现商代遗存不久,就有人提出夏文化问...
公元前841年,是中国信史的端口年份,从这一年开始,中国有了信史,历史有了文字记载,并且再没有中断。同时,从这一年开始,周朝开始了14年的共和政治,而这之后又恢复了帝王政治的原状。 周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史时代的王朝,柏杨先生在《中国历史年表》中写道:“本世纪,周王朝的镐京(今陕西西安)被蛮族攻陷。焚掠一空,只好迁都洛阳,权威不能复振。”能导致当时中国境内最强大、权力最集中的王朝迁都的...
镬(读音同“货”)鼎,是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饮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煮牲用的烹食器。《仪礼·少牢馈食礼》:“雍人陈鼎五,三鼎在羊镬之西,二鼎在豕镬之西。”清·胡培翚《仪礼正义》注:“鼎五:即五鼎,指羊鼎、豕鼎、鱼鼎、腊鼎、肤鼎。”《仪礼·士冠礼》:“载合升。”郑玄注:“煮于镬曰亨,在鼎曰升。”意思是说,牲煮于镬,叫作烹;由镬而盛于鼎,叫作升;由鼎盛于俎,叫作载;合牲之左右体,叫作合。“载合升”,谓用整牲。...
威武的山字形器,婀娜的十五连盏铜灯——·25日,由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山风云——古中山国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展厅入口处,七尊“山”字形青铜器威严耸立,它们约高一米,上部为形似山字的青铜器,下部为木柱。有研究指出,这些“山”字形礼器可能是国王出行时立于帐前的仪仗器,用来彰显国王的地位和身份。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周筠介绍,山字形器是全国唯一的发现,出土于两代中山...
马山一号楚墓深衣样式复原(颜色、花纹与原物不同) 收视率一路领跑的《芈月传》已经播出过半,这部酝酿四年、倾注主创不少心血、观众期待颇高的剧集评价却远远不如姐妹篇《甄嬛传》。观众为《芈月传》可是操碎了心,一边跟着“娘娘”提心吊胆提防着宫中各类陷害,一边还不忘吐槽剧情、吐槽道具。乱点的鸳鸯谱、时空错乱等等硬伤令人不忍直视,剧中的各类服饰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淘宝款”“艳俗”的批评不绝于耳。这花花绿绿...
近日,根据秦宣太后芈八子生平改编的电视《芈月传》一经开播,就饱受众议。各类吐槽源源不断,故事是否属实暂且不论,就单单是剧中各类穿越的饮食起居,就让众多网友和吃货抓狂不已。逢“吃”必错,似乎成了此些根据历史剧的硬伤,宋朝炒菜的铁锅,北宋的绿豆糕,唐朝的茶叶,还有后世才出现的塑料碗、胡萝卜、葱、圣女果等等,都出现在了战国的餐桌上,更有网友调侃:“娘娘,这些都是你是从清朝带过来的吧!” 那么,...
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文化财厅(文物局)12月2日消息,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10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遗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拔河成为韩国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在中国民间普及程度极高的项目,拔河在中国已有2400年的历史,据记载在唐朝时期就曾举办过千人拔河赛。...
致力于研究和论证湖陵古城20年,沛县龙固镇村民吕高群近日又有新发现,他从刚刚发现的两片瓦当上推断,湖陵古城的历史应该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更早,而其规模也很高。 薛国故城遗址曾出土类似瓦当 两片瓦当都呈圆形,一块被吕高群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直径23厘米,重700克,中间是凸起的圆鼓形,周围分布着美丽的云纹,风格大气,制作工艺精确。另一块被吕高群认为是商周时期的瓦当,直径也是23厘米,重7...
木俑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墓中的随葬明器之一,历年来在湖南长沙、湖北江陵和河南信阳等地的楚墓考古发掘中普遍出土。尤其是其中大量出土的彩绘木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春秋战国以来楚人服饰和生活方面的重要材料。沈从文先生将这些木俑大致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男女侍从俑、武士俑、伎乐俑和贵族俑,并认为前三者多属于死者生前的奴隶,后一种或为死者血缘亲属,或为文武官吏。这些木俑中以男女侍从俑所占比例最大,且有不少保...
日前,马山县一干部职工与村民在该县乔利乡兴科村红水河边发现了一疑似文物,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矛。 据悉,这是马山县第一次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改写了岭南无青铜矛出土的历史。4月下旬,马山县文联干部职工黄绍堂与堂哥黄生堂在马山县红水河边的岜盆山修筑墓葬时挖出一把青铜矛。4月27日,黄绍堂将青铜矛无偿上交到马山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为了弄清文物出土的情况,广西文物保...
日前,马山县一干部职工与村民在该县乔利乡兴科村红水河边发现了一疑似文物,经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为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矛。据悉,这是马山县第一次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改写了岭南无青铜矛出土的历史。4月下旬,马山县文联干部职工黄绍堂与堂哥黄生堂在马山县红水河边的岜盆山修筑墓葬时挖出一把青铜矛。4月27日,黄绍堂将青铜矛无偿上交到马山县文物管理所馆藏。为了弄清文物出土的情况,广西文物保护与...
近日,新疆博州温泉县一农民将自己花费5年时间,在农田捡到的115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博州博物馆。据悉,这些文物包括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初步认定,这批文物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200至2800年,对研究北疆史前聚落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形态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5年寻到6箱“宝贝” 22日,记者致电博州文物局了解到,无偿捐献者名叫单志政,今年4...
新疆农民攒115件春秋战国文物全部捐出 大部分在自家地里挖出,博州博物馆头一次遇到大批量捐献 近日,博州温泉县一农民将自己花费5年时间,在农田捡到的115件文物全部捐献给博州博物馆。据悉,这些文物包括砍砸器、石磨盘、石磨棒、石臼等,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相关专家初步认定,这批文物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2200至2800年,对研究北疆史前聚落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形态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发...
《设计艺术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主要是以楚墓出土的龙形玉器和龙纹玉佩的纹样造型为研究对象,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玉器龙纹造型特征。楚国玉器中的服用玉饰是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以独特的文化审美和高超的制玉工艺受到世人瞩目。在东周楚国玉器中,最具有特色的是玉饰龙纹造型。楚国的龙形玉器纹样造型奔腾张扬,与中原地区的龙形玉器纹样造型相比,其更富有张力也更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