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贵州省108名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获政府补贴,实现“带薪”传承。 据贵州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获得补贴的108名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3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人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拨发的8000元工作津贴,71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人每年可获得5000元补助金。 据了解,贵州省此次对省级传承人一次性给予5000元的补...
日前,岑巩县羊桥乡两名小学老师无意间发现了迄今5.25亿年前下寒武纪珍稀动物化石。 据了解,这两名老师当天在该县龙鳌河上游河岸散步时,不经意踢翻了一块石头,发现石块中“镶”有许多小虫虫印迹。仔细观察,虫虫大的约10厘米长,小的仅长1厘米,有的头部长有复眼,腰身呈蜈蚣状,有的仅见腰至尾部呈楠竹嫩笋节状,有的呈莲藕状……形态多样。 昨日,经古生物专家...
贵州省修文县近日发现一处古人类遗址。考古专家认定该遗址距今已有1万至4万年历史,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此次考古发现缘起于修文县境内的四明洞佛光寺的一次施工建设。佛光寺为移动寺内一尊佛像,在施工中意外发现一个碗口大小的洞穴,施工人员在洞内抓住了一条直径约6厘米的大蛇。随着施工的推进,蛇洞内竟别有洞天:一个藏有许多动物化石、石制工具的大洞出现在人们眼前。 贵州省博物馆考古专家迅速赶到现场,根据洞内...
贵州首家艺术商务会所开业,艺术家、企业家共聚畅言—— 金黔在线讯贵州艺术市场如何培育,艺术与市场怎样有机结合、本土艺术品何时走出贵州?昨日,在贵州首家艺术商务会所的开业庆典上,我省众多知名艺术家、企业家共聚一堂,对培育贵州艺术市场畅所欲言。 作为我省首家以书画艺术、中西美食相融合、拥有六名国家级高级营养配餐师、致力构建艺术商务交流平台的会所,米罗的开业吸引了省内众多知名艺术家和企业家...
剑河发现道光圣旨 近日,剑河县档案局在南明镇高兴村一姜姓农户家中发现一份距今180年的清代道光八年的圣旨。 这道落款“道光八年十一月初九”的圣旨为黄绫质地,长约180厘米,宽约30厘米。圣旨是颁发给时任贵州凯里营千总姜化龙的,因其战功卓著,皇帝加封其父为“武略骑尉”,加封其母为“安人”。圣旨内容是用毛笔写在黄绫子上,圣旨正...
(贵州黔西南州)兴义一收藏家昨日致电记者,称他收藏有一块1926年国民革命军总指挥何应钦赠给馨农先生和德配候太夫人的寿匾,很有历史文物研究价值。 记者看到,这块牌匾长3.5米,宽1.5米,上面书写“极婺双辉”4个大字,其中“极”和“双辉”均为繁体字,牌匾右边写着:“馨农先生暨德配候太夫人七秩晋一大庆”...
179年前的清代官方“执照” 近日,剑河县在开展“锦屏文书”征集工作时,发现一份距今已经179年的清代道光八年(1829年)官方“执照”,虽然经年代风霜,纸张泛黄,字迹出现脱落,但“执照”四周花边还清晰可见,非常精美。这是该县继发现清代咸丰7年“功牌”官方文书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乌江彭水电站贵州库区文物保护工程验收结束 11月30日,乌江彭水电站贵州库区文物保护工程验收会在筑结束,文物保护工程的一系列成果为填补我省空白的重要发现,见证了乌江数千年的文化变迁,大量出土文物是乌江数千年开发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同时,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完成,为电站的正常施工提供了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与工程建设实现双赢。 验收会历时4天,与会专家赴现场对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地面、地下文物点进行现场抽样...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日前征集到一份立于康熙42年的《分家契》,专家鉴定认为,这是目前征集到的最早的“锦屏文书”资料。 “锦屏文书”是西南地区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在林木经营过程中有关林木买卖、土地租佃、账目收入、利润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契约文书,它记载了西南地区清水江流域少数民族明清以来数百年的林业经济史。 这些契约文书大多散存于黔东南苗族侗...
蜡染,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中国的染织工艺早在西周时期(公元前ll世纪——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礼记》等文献记载,织物的染色当时设有一种叫“染人”的专官主管,楚国还设有专门主持生产靛蓝的“蓝尹”工官。足见当时的丝织、染色工艺已颇具规模。蜡染实际上应该叫“蜡防染色”...
华氏画廊是中国排名前20位的画廊,已连续参加了12届上海艺博会。此次艺博会上,华氏一半场地是20幅陈逸飞的作品,全是非卖品,另一半则是四川美院杨晖、刘佳、贺娟、廖曼、马文婷、郭锐等8名年轻画家的30多件作品。 华氏老板华雨舟告诉记者,从9日晚上开幕到10日上午,短短6小时之内,华氏推出的川美年轻画家作品成交量已达10幅。记者在现场看到,贺娟、廖曼的画全部成交。 “我们的定价是3-6...
日前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仁怀市文管部门在九仓镇谢厂坡发现一处精美的古墓石刻。 古墓建于民国初年,布局得当,环境优美。坐东北、向西南,沙石建造,占地面积160平方米。石刻由石柱、条石扣砌而成。近百年的风雨剥蚀中,石刻稍有风化。
分别位于燕楼金山洞、孟关猫洞坡、麦坪观洞 近日,记者从花溪区文管所了解到,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花溪区示范点普查工作进展顺利,调查和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达到415处。同时,发现3处古文化遗存,填补了这一地区史前考古空白,丰富了我省史前考古类型。 据悉,省三普办从省、市、区选派了70余名普查工作人员深入到花溪区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1200多个自然村进行普查。截至6月4日,此次共调查和登记不可移...
6月18日,长顺县文化部门在该县摆所克郎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当地65岁农民陈忠文家发现一张老图纸,初步确认是清朝的“土地证”。 据悉,经过当地文化工作者仔细辨认和考查后,认为这张图纸很有文物价值,该图纸已经发黄,纸上共有文字200多个,并加盖有5颗10多公分大小印章,印文为“九曲文”。日期为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五日,纸张系古代宣纸,木刻仿宋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