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其他基本建设项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06年共进行了28个田野考古项目,勘探面积480万平方米,发掘面积54000多平方米,发现文物点1500余处,出土完整或可复原器物3000多件。 记者从河北省文物部门了解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去年进行的28个田野考古项目中,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掘的有12项,包括易县七里庄遗址考古勘探发掘,磁县北朝墓群考古勘探及相关墓葬考古发掘,唐县都亭...
1999年10月中旬,积善村农民张万金在元中都遗址皇城附近耕地时,在距地表30厘米的地方发现一个大缸,内有酒盅、酒壶、盘碟等器物,但他没有报告正在元中都考古发掘的文物管理部门,擅自把出土文物偷运回家,在搬运过程中把大缸碰碎多块。 事件发生后,县文物保管所立即和元中都考古队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领导赶...
河北省文物工作者为配合张(家口)石(家庄)高速公路建设,抢救发掘了河北省蔚县大德庄一座东汉时期墓葬,出土各类完整或可修复器物579件及大量陶器碎片,其中包括66件、21种陶器,2面铜镜、510枚铜钱和1件玉扣。 文物专家介绍说,这座汉墓中出土的陶器虽然只有66件,但种类较多,如壶、罐、盘、案、盆、碗、勺、耳杯、奁、博山炉、灯、楼等21种。 据介绍,出土的陶器陶质为泥质灰陶,少量为泥质红陶,...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考古人员在和林县盛乐古城遗址上,抢救性地发掘了一座重要的西汉早期大型墓葬。 该古墓出土文物20多件,包括青铜壶2件,青铜熏炉1件,青铜碗1件,青铜釜、甄各1件,青铜铣1件,铜镜1件等,出土文物之多是全区汉墓发掘中不多见的。这对于进一步研究和考证盛乐古城遗址在西汉初期的历史地位和社会背景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出土的文物看,该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应该非常显赫。
记者从河南省浚县文物旅游局获悉,浚县日前出土一罕见汉代“飞天马首”彩陶。“飞天马首”是我国战国至汉代时期一种罕见的陪葬物品,其含义是期望死者的灵魂在飞天马的引领下能够飞天成仙。 据介绍,日前,在浚县卫贤乡一处建设工地上,文物部门发现一个古墓群,经文物专家勘察,共有11座汉墓,墓室均呈长方形,由青砖砌成,南北向分布。其中最大的一处古墓坑深有1米多,...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对重庆渝北北岭锦园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了40余件精美石刻。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重庆渝北北岭锦园宋墓为同穴异室合葬墓。墓室正中设棺台,两侧及后壁设有壁龛,龛壁及藻井雕刻有斗拱、门窗、花卉、草木、瑞兽等图案。墓中出土罐、碗、碟、壶、灯盏及石刻等文物50余件,其中精美浮雕40余幅。 考古人员认为,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尤其是石刻,对研究宋代的经济、文化、社会...
最近《现代快报》报道:一名搞文物收藏的老者在南京长江路附近一工地上淘宝时,花5元钱从一名工人手中买了一枚罕见的铜镜。后经专家鉴定,这枚铜镜系明代早期皇宫用品,其市场价在20万元左右。南京市博物馆有关人士得知此事后表示,那名老者私自在工地买卖龙纹铜镜,已触犯了文物保护法,应立即将文物上交文物部门。 搞收藏的都知道,战国、汉唐铜镜的价格较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不在交易之列。而明清时...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对出土丝织物的清洗和加固,有效地解决出土丝织物腐、脆等根本性难题,使出土丝织物得以“延年益寿”———这项技术获得了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出土丝织物的保护是困扰文物保护界多年的世界性难题。迄今为止,国内外在出土丝织文物的保护方面,基本是以化学和物理方法为主。实践证明,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具...
11月7日,在湖北郧县小西关文物遗址,考古专家发掘出大量板瓦、筒瓦扣合摆放的原初建筑及踩踏面遗址。 专家分析认为,这里曾是东周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居住区。这是丹江口库区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启动以来出土的首批文物。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库区,曾是长江、黄河流域古文化碰撞、融合的重要过渡地带,对研究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9月下旬,全国24家考古研究单位与湖北...
自2003年底奥运村地区工程动工以来,朝阳区奥运村地区已发现墓葬百余处,出土国家三级以上文物6000余件,其中有明代将军罐、清官窑花瓶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10件。目前,出土文物已被国家文物部门整理和收藏。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8日透露,安阳慈源寺保护工程过程中,出土了十几件唐宋时期的精美佛教造像、大量瓷片、一件北宋“大观四年”经幢及早期建筑构件。 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杜启明介绍说,唐宋时期的佛教造像全部出土于慈源寺的三教堂基础中,其中较为完整的有3尊,头部残破的4尊,残佛头6件,双面造像碑残块一件。造像绝大部分为石质或汉白玉,面相慈祥、雕刻精美,代表着中国...
栩栩如生的“玉舞人”舞姿优美、精致罕见的玉刀线条流畅……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在西安市北郊井上村一工地上的一座汉墓中发掘出大量精致的玉器。 据介绍,这个工地共发现20多座墓葬,其中一座长方形竖穴砖室汉墓出土文物417件,包括钱币370多件。令考古人员惊喜的是,该墓中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细致的玉器,包括玉人、玉环、玉刀、玉璧、玉璜、玉龙等,其中两件造型...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探明12处重要文化遗址墓葬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昨天,在房山区琉璃河南水北调文物发掘现场,考古队负责人向前来视察的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部分委员表示,在北京段南水北调施工线路范围内已经探明存在12处重要文化遗址和墓葬,房山南正村附近集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汉代遗迹,首次出土了战国动物纹饰瓦当。此外,四年前在大兴青云店发现的珍贵辽代时期壁画目前正在采用国内...
陕西省考古所近日配合铁路北环线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大量的秦汉墓葬,一长1.5米的汉代陶棺和战国秦人的大型瓮棺尤其引人瞩目,其中汉代陶棺可堪称我国目前发现最大的陶棺。 精美陶棺显现对孩子埋葬的重视省考古所在临潼白庙村进行考古发掘时,在据地表近2米的土洞墓中,发现了一罕见汉代大型陶棺,虽然因墓葬被盗几乎没有随葬品出土,但是这个陶棺保存较为完整。陶棺四壁有制作精美的菱形花纹,这种花纹是汉代流行的...
礼器、酒器、食器、兵器、车马器……10月15日下午,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神村组村民在烧砖取土时发现的19件珍贵文物,不仅为研究西周早期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而且也为宝鸡作为青铜器之乡再增新证据。 记者在扶风县博物馆看到,这批文物计有鼎一件、簋两件、卣两件、斗一件、壘一件、甗一件、尊一件、戈两件,还有部分车马器以及蚌泡等。其种类之全,令文物工作者惊喜。据介绍,这批文物是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