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13 所属地区 江苏·常州·金坛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金坛市 申报日期 2006 “秧歌流行于北方,江南没有秧歌”,这是长期以来的一种流行说法。其实,地处江南水乡的金坛城东乡谈庄村却留存着极具特色的秧歌―――谈庄秧歌灯。 谈庄秧歌灯源自清代。咸丰十年春,太平军攻打金坛城,遭清军及本地土豪劣绅之反动力量负隅顽抗,经浴血激战死...
遗产编号 ⅲ-14 所属地区 江苏·南通·海安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海安县 申报日期 2006 江边海滩,风光无限,无限的风光里更有一番风光,那就是南通海安的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在海安的流传,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间。《明斋真识?广陵韵事》有“花鼓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以乡野、继以镇市,始以村俗民...
遗产编号 ⅲ-1 所属地区 陕西·安康·石泉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安康市石泉县 申报日期 2006 狮舞这一民间表演形式,流传于山东及全国各地,甚为普遍,受到群众的欢迎。狮舞是吉祥的象征,能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及幸福向往,并寓意着除害消灾的寄托,因此,有着悠久的历史,火狮子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火狮子”因狮毛由点燃的火捻组成,演出时通身窜火星而得名。它...
据媒体报道,日前,位于陕西西安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正式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这是我国首个获此称号的民营博物馆。 博物馆是人们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未来的重要文化殿堂。驻足凝视一排排文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历史文化对话的过程。博物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文物收藏家,但真正开启博物馆历史的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张謇1905年创办我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
沿着拉萨至墨竹工卡县的方向,驱车一个多小时,便来到了位于松赞干布出生地附近的“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位置虽较为偏僻,但作为西藏首家民间兵器博物馆,依旧吸引着世界各地学者和游客的目光。 30年收集上万件文物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见到了“讲解员”次旦。次旦是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主人”群觉的姐夫,该博物馆的文物都是由群觉收集而来的。 次旦告诉记者,群觉是墨竹工卡县...
今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先后召开3次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座谈会。国家文物局将针对民间文物收藏存在的瓶颈问题,在加强保护管理、支持合理利用、活跃市场流通、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采取积极举措,引导、鼓励民间收藏文物更好发挥作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制订、完善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国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开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座谈会,邀请11位各级文物收藏...
5月13日,在河北省文物局主办,省非国有博物馆协会筹备委员会承办的公益社会收藏鉴赏咨询活动现场,民众参与热情高涨。本次活动是陶瓷类专场,来自全省各地的近百名收藏爱好者带来200多件藏品,争相让专家“掌眼”。然而经过专家鉴定,这些藏品中有收藏价值的精品数量不多,且近八成为仿品。 俗话说“盛世收藏”,可面对乱花迷眼的收藏市场,收藏爱好者如何练就一双慧眼?政府部门如何规范引导民间收藏?就此,记者走...
遗产编号 ⅲ-45 所属地区 山东·临沂·临沭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临沭县 申报日期 2006 打花棍 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参加者多为女性。过去是姑娘挑选情郎的一种方式,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健身活动。相传很久以前,寨里有一位姑娘长得俊俏可爱、精明勤劳。她被两位青年同时爱上了。两人同时托媒向姑娘的父母求亲。父母征求女儿的意见,但女儿总是羞涩地低着...
遗产编号 ⅲ-46 所属地区 山东·青岛·平度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平度市 申报日期 2006 烛竹马是流传在平度田庄的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夜间表演时将“竹马”的前胸和后腚放上蜡烛,故名烛竹马。表演者骑烛竹马,主要表现“澶渊之盟”中萧太后引兵打仗的情景。 烛竹马是在竹马的基础上逐渐改进演变而成。据毛江令(生于公元1896年,艺名二马)等艺...
遗产编号 ⅲ-47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新泰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新泰市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大人”所拜之处,人们欢笑打趣,视为吉祥,意为“天官赐福”,必焚纸鸣炮以谢。 ■探访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54岁的农民李天顺,在新泰市谷里镇南谷里村村头开了一家拉面馆,和普通村民一样,一家人生活平静。 每逢过年过节,村里总要...
遗产编号 ⅲ-48 所属地区 山东·潍坊·高密市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高密市 申报日期 2006 高密地秧歌,以称“秧歌耍”、“秧歌戏”、“地跷”等。很早以前,每年农历正月初九,人们在玉皇庙中手舞足蹈,为玉皇庆贺生日。年逢天旱,也用同样的形式到玉皇庙祈雨。后来,农民为庆丰收,也在元宵节载歌载舞。至清光绪年间,已发展成为一种广场歌舞形式。角色有秧歌头(...
遗产编号 ⅲ-49 所属地区 山东·烟台·芝罘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芝罘区 申报日期 2006 只楚南上坊存有8面大鼓,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说起这几面百年大鼓,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南上坊村东山上有座“龙母庙”。每逢天旱,村民便到庙前击鼓求雨。还别说,一求就灵,准下雨。所以,这一带的村民对“龙母”十分尊崇。在龙母庙前打的鼓,便被称为“庙鼓...
遗产编号 ⅲ-50 所属地区 山东·烟台·福山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福山区 申报日期 2006 福山雷鼓流传于山东烟台福山区宋家疃一带,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以威武雄壮、热烈奔放的表演形式,展示出胶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 福山区有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赶“太平顶山会”的民俗,求“圣母”保护和赐福。“雷鼓”是为“圣母”保驾护...
遗产编号 ⅲ-51 所属地区 山东·淄博·临淄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临淄区 申报日期 2006 踩寸子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盛行于临淄。 “寸子”是一种木制道具,30厘米左右,寸子底部套着绣花小鞋,表演者踩在寸子上走动时,宽而长的裤腿可以盖住寸子的木柱。有一种若隐若现、风姿绰约的视觉效果。 踩寸子的动作和唱词都充满了乡土气息,使观众倍感...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朔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申报日期 2006 “ 丰收舞”是个文革成分很重的词语,来源就是当年知青在农村下乡时,顺手牵羊摘地里的蔬菜、粮食、鸡鸭回去,偷偷打牙祭,美其名曰跳“丰收舞”。发展到成都话里也有吃“欺头”的意思。丰收舞是蓝靛瑶族特有的舞蹈形式,平日里,村民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跳,以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