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山东·淄博·临淄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淄博市临淄区 申报日期 2006 阁子里芯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主要是利用铁质支架把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的儿童表演者稳定在高竿或其他造型之上,演绎各种故事。远远望去,人物悬空,非常玄妙、奇特、惊险。因铁支架如灯芯在内支撑,故称为“芯子”,一般一个芯子表现一个剧情或寓意。临淄区南王镇阁...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章丘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济南市章丘市 申报日期 2006 飘色,又称抬阁、芯子。集服饰、色彩、化妆、装饰、表演和金属工艺等技艺于一身, 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和工艺美的特点,是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朵奇葩。 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是受颤轿的启迪,起初人们为了驱逐邪魔祈求吉祥, 将男女儿童扮成神话中的天神...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省延边州 申报日期 2006 相传扇子舞起源于传统巫俗,后来发展成为表演性的一种舞蹈形式。古朝鲜族人,在祭祀神灵檀君、祈求上天保佑的仪式上时,必用老成女子,也称“巫人”。巫人行巫的目地是与神灵沟通,上祈民愿,下传神的旨意。在行巫时,最初是手持矛而舞,后改用扇子,通常是右手持扇,左手持铃,...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图们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省图们市 申报日期 2006 刀舞,是一种由剑舞演化而来的舞蹈。关于刀舞的由来,还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新罗国有位名叫黄昌郎的壮士,7岁的时候就能挥舞长剑表演,气势如虹。他一人来到百济市舞剑,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深深为队的剑术所吸引。百济王听说以后,召黄昌郎入宫表演。,黄昌郎借...
遗产编号 ⅲ-9 所属地区 吉林·延边·图们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市图们市 申报日期 2006 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 演,身、鼓...
遗产编号 ⅲ-14 所属地区 吉林·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吉林市前郭县 申报日期 2006 植根民众 被称为蒙古族舞蹈活化石的安代舞,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安代舞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侣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
遗产编号 ⅲ-2 所属地区 四川·南充·阆中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南充市阆中市文化局 申报日期 2006 灵山秀水的古城阆中,除把山之魂水之韵古之城留给世人外,还给人们留下了千年之舞――阆中“巴象鼓舞”(又名八仙鼓舞)。 舞的活化石 “巴象鼓舞”,是阆中渝水土著巴族宗(板遁蛮)人继承其先祖“前歌后舞”传统,在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时阵前...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四川·巴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巴中市平昌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 达州市达县文化体育局 南充市营山县文化体育局 申报日期 2006 《翻山铰子》是一种挥舞和击打铰子(铜质小镲)的男子舞蹈。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汉族民间舞有39种85个节目。《翻山铰子》就是其中之一。 建国前,主要分布在平昌县的西兴...
遗产编号 ⅲ-4 所属地区 四川·甘孜州·道孚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甘孜州道孚县文化旅游局 申报日期 2006 扎坝地处道孚县境内南部,鲜水河下游高山峡谷区,海拔2720m,距县城71?n.在这个非常偏僻、不为外人所知的深山大峡谷里,数千扎坝人至今仍延续着类似泸沽湖,但较之更为奇特的走婚习俗,当地人称之为“爬房子” .飞檐走壁的爱情生活、独有的碉房...
遗产编号 ⅲ-5 所属地区 四川·甘孜州·巴塘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甘孜州巴塘县文化旅游局 申报日期 2006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
最近,齐同民心情不错,因为他听说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国家文物局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民间收藏文物的保护。5月24日,这条消息被文化部证实。 文化部在官网上介绍,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了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的座谈会,并邀请了11位各级文物收藏、流通、鉴定行业组织(或筹建组织)负责人进行座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作为“中国十大收藏家“之一的齐同民,他对后期政策落地情况...
遗产编号 ⅲ-14 所属地区 山东·德州·武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德州市武城县 申报日期 2006 抬花杠又称花杠舞,据当地民间艺人讲,是由明弘治年间,人们抬着花篮去祭祀大姑神衍生而来的艺术活动,主要流传于武城县南屯一带抬花杠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其表演形式为两人抬一杠,中间为一0.6米见方的杠柜组成,杠柜上扎竹苗,竹苗上饰绢花、纸花并栓上许多铜铃...
遗产编号 ⅲ-15 所属地区 山东·德州·齐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德州市齐河县 申报日期 2006 绣球灯舞,这种民间舞蹈艺术,出现于全国不少地区,而齐河县祝阿镇官庄绣球灯舞却以其独特的造型、高难的技艺独步于民间舞坛,声震一方。追寻它的足迹,官庄绣球灯舞可谓是源远流长。相传,在三百多年前,劳动人民在饱受兵荒马乱、漂泊流离之苦后,迎来了“康乾盛世”...
遗产编号 ⅲ-17 所属地区 山东·济宁·邹城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济宁市邹城市 申报日期 2006 阴阳板是流传在邹城市东八里沟一带的求雨祭祀舞蹈,因是两板相击而舞,故又称"打阴阳",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八里沟村位于邹城市东北的丘陵地带,旧时完全靠天吃饭,因多旱天,故求雨祭祀活动较多,天长日久也就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求雨祭祀形式。阴阳板表演两人一对...
遗产编号 ⅲ-18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长清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济南市长清区 申报日期 2006 “绣球灯”起源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的赵营村,是以手龙和绣球灯为道具,以武术和民艺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 早在明末清初(公元1616年)的近400年前,在长清赵营村,组有武术团,武术团以武打动作为主,添加上民间春节扮玩的戏耍动作,编排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