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在岐山周公庙遗址发现了一批甲骨文,通过解读内容,发现了有关周文王的父亲——“季历”的名字,这一重要发现对进一步完善西周诸王年表有重要意义。 这批甲骨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在一处西周时期的灰沟中出土的,总共有7600多片,其中刻有文字的是688片。在可以辨认的1600多个文字中有“王季”、&...
玉回首凤鸟 金肩饰 昨日,记者从韩城市委获悉,今年“五一”前夕,备受社会关注的韩城梁带村大型墓葬出土文物精品展,将在两周遗址地正式向国内外广大游客开放。 此次在梁带村两周遗址陈列新馆展出文物精品分礼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四大部分;其中按质地分为青铜器、玉器、金器、石器。整个陈列大厅中央单列三个精致的玻璃展柜,分别放置金剑鞘、金环、玉猪龙、弄器6件(组),为之前历...
台湾四大佛教道场之一的中台山将于10月至12月展出由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五代鎏金纯银阿育王塔等80件珍贵文物。 记者1日从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次赴台展出文物中含国家一级文物8件,最为著名的是杭州雷峰塔出土的五代鎏金纯银阿育王塔,塔内有供奉舍利的金瓶。上世纪初雷峰塔倒塌,曾导致该塔被挤压变形。这是其2008年年底被修复成功后首次出馆展出。 同时展出的还有唐五代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等雷...
常州抢救性发掘崧泽时期墓葬 出土30多件5200年前珍贵文物 记者苏雁从常州市文物局获悉,常州市文物考古人员近日对新岗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中,连续出土了三座崧泽文化高等级墓葬,其中有30多件5200年前的珍贵文物。 据了解,新发现的这三座崧泽时期墓葬,是新岗遗址的第110号、112号和113号墓葬。考古人员发现了7件玉饰品,包括一件断成两截后修补成型的玉璜,而此类修复型玉璜在以往新岗遗...
从常州市文物局获悉,常州市文物考古人员近日对新岗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中,连续出土了三座崧泽文化高等级墓葬,其中有30多件5200年前的珍贵文物。 据了解,新发现的这三座崧泽时期墓葬,是新岗遗址的第110号、112号和113号墓葬。考古人员发现了7件玉饰品,包括一件断成两截后修补成型的玉璜,而此类修复型玉璜在以往新岗遗址的挖掘中曾发现过数次。文物专家认为,这表明玉器修补在崧泽时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与之前江川李家山、晋宁石寨山等古墓群发掘的墓葬相比,金莲山墓葬里保留了数量众多且完整的人体骨骸标本,在云南是唯一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志龙今日表示,“如果此次我们能通过骨骸研究,推定出土骨骼标本的准确时代,那研究结果有可能将重写历史。” 自二00八年十月以来,云南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对云南澄江县金莲山古墓葬群进行了研究性发掘,截至目前共...
杨燕华 摄 昌平果农郎文清在给果园整地的时候把动静给整大了,因为他一锄头下去“惊醒”了地下一座沉睡近千年的辽代古墓。据文物工作者考证,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京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古墓,所出土的29件契丹文物中,有不少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 ◆千年古墓重见天日 3月8日上午,昌平城南街道邓庄村果农郎文清在给果园整地的时候,突然一锄头下去刨了个空,眼前出现一个锅盖大小的窟窿...
记者从常州市文管办获悉,正在修缮中的常州前后北岸历史街区吕宫状元府前,近日出土一只龟趺和一块断成两截的石碑。经文物专家初步考证,龟趺和石碑可能是宋代文物。 据悉,龟趺是一种刻作龟形的碑座,一般都雕成昂首的巨龟形状。出土龟趺被埋于两三米深的地下,龟趺长1.6米,宽1.25米,高0.82米,青石质,重约4吨。石碑宽1.25米,长约2.5米,已断为两截。考古专家认为,龟身形状和花纹,与荣赐亭内的龟趺风...
近日,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牛头岭原湘潭县瓷厂工地发现战国古墓群,当地文物部门正在发掘。考古人员从该古墓群的一号墓中挖出了铜砝码、琉璃璧、陶鼎、陶敦、陶壶等23件战国晚期重要文物,其中包括一把保存相当完好的青铜剑和一组3件湘潭最早的珍贵铁器。这些文物的出土,为研究楚越文化的交融和长沙、湘潭古城的形成提供了宝贵资料。 经专家初步考证,这是一处战国晚期的楚国墓葬群,共有6座墓葬,距今至少在2200年以上...
近日,江苏省常州市考古人员在对新岗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中,相继出土了三座崧泽文化高等级墓葬,一批具有典型特征的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新发现的三座崧泽时期墓葬,是新岗遗址的第110、112和113号墓葬,受地质环境的影响,三座墓内的人骨架已经腐朽不见,但随葬的陶鼎、陶杯、陶豆、陶壶、陶纺轮等器物却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110号墓葬发现的随葬器物最多,有17件,最少的113号也有9件,110和1...
考古人员正在发掘古墓 明代古墓内保存完整的墓室,用铅做成的墓志铭,墓志铭上刻有墓葬所处位置地图,头顶画像砖以及古墓内难见的水银。 昨日上午,厦门文物保护中心在海沧一在建工地发掘一座明代万历年间的坟墓,发现该墓葬是目前厦门发现的明代墓中,唯一刻有地图、使用铅做墓志铭和画像砖的,墓葬中还保存着水银,对考证400年前墓葬习俗有很大价值。 古墓藏身“风水宝地” 古墓藏身于海...
3月11日清晨,翔安新店刘五村村民林先生在自家房子东侧翻整一块宅基地时,挖到一窖古钱币。 附近村民闻讯后围聚过来争捡钱币。正在辖区走访的沃头边警立即赶至现场制止,并挨个劝说村民归还钱币,同时,边警联系了文保部门前来现场。 经市文化局、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清理发现,从窖中共清理出各类古钱币214枚。据市博物馆靳馆长介绍,在厦门,一次性出土数百枚古钱币,极为少见。另外,本次出土的古钱,既有清代的乾隆、...
说起蔡季襄,从事文物收藏的人无人不知。这位被称作“文物界奇人”的藏家不仅首先发现在战乱中被遗失的四羊方尊,还被已故考古学家商承祚如是评价,“蔡君季襄,收藏尤富,举凡漆、木、铜、陶、革帛之属,充斥其间,异物奇器,多所未见。” 蔡的一生藏品甚丰,但他在收藏中也有不少遗憾。1946年,他就将在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缯书转让给美国医师柯克思。 近...
图为福建建瓯市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短剑。 考古人员近日在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霞抱村挖掘一座先秦祭祀窖台时,发现一柄国内罕见的春秋战国时期青铜短剑。短剑长33.33厘米,形制为“斜宽从,狭长锷,厚格,圆箍”,具有典型春秋晚期吴越短剑的显著特点。这柄短剑虽然埋于地下两千多年,但出土时仍然器形完整,显示了古人高超的青铜器铸造工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