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果农锄“醒”千年古墓 出土陶器形状奇异

昌平果农郎文清在给果园整地的时候把动静给整大了,因为他一锄头下去“惊醒”了地下一座沉睡近千年的辽代古墓。据文物工作者考证,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京北地区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古墓,所出土的29件契丹文物中,有不少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
◆千年古墓重见天日
3月8日上午,昌平城南街道邓庄村果农郎文清在给果园整地的时候,突然一锄头下去刨了个空,眼前出现一个锅盖大小的窟窿,从窟窿眼中向下望去,依稀能看到一个木质的东西。郎文清和工友们将窟窿周边的土轻轻拨开,一个穹隆顶慢慢浮现出来。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个文物,郎文清立即和昌平区文物所取得了联系。
经过昌平区文物所工作人员多日的挖掘和整理,发现这是座辽代古墓。除顶端有缺失外,墓室的墓门、墙壁等结构保存完整。墓室后端砖砌一座须弥座式棺床,棺床正面绘有三朵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棺床上有零散的骨灰。南向的墓门为砖仿木结构,墓门上有制作精良的影作斗拱及檐椽、合瓦,完全仿制了地面建筑的规制。据文物所工作人员介绍,斗拱一般用在有尊贵身份人的墓穴中。而且这座斗拱制作工艺非常精美。据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该墓为辽代中早期的贵族墓穴。
在距离这座古墓不到5米的地方,工作人员又发现另外一座辽代古墓。经过清理,此墓室内出土了两个较大的陶器,叠落在一起,用以盛放骨灰。两件陶器的直径均在47厘米以上。据了解,在已发现的墓葬中如此大的骨灰盛放容器尚不多见。
◆出土陶器形状奇异
幸运的是,两座古墓均未发现盗墓的痕迹,29件陪葬物品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昌平区文物所工作人员介绍,这两座古墓出土的文物以陶器为主,有罐、盆、盘等,均是保存完整的辽代古墓的陪葬品。这些陪葬品都是辽代契丹人生活用品,即使是陶罐也形状不一,有的是高径敞口斜弧肤圆唇瓶,有的是低领敛口圆弧肤瓶,还有的是直壁直肤罐。其中三足陶盘是敞口斜弧肤平顶内凹盆,内有一圈内旋纹,盘子底部有三只足,在京北地区非常罕见。
样子最为奇异的是一个类似早期水壶的陶罐,其出水口和把手都在同一侧,究竟作什么用途谁也说不清楚。
◆将择日对市民开放
文物专家表示,这些文物的出土,对了解辽代的社会风气、风俗习惯、艺术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完整地保存古墓,昌平区文物所决定采用集体搬迁的模式,对古墓进行整体迁移。在迁移过程中,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用石灰浆对墓顶加固,采用传统套箱提取的办法,将古墓的墓顶、墓门以及墓围墙分别装入特制的木制套箱里最后再整体提出。目前,古墓已经整体搬迁至昌平区博物馆,稍加修整后将择日对市民开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