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考古人员在宁杭城际铁路宜兴段沿线又发掘出6处、近20座南北朝时期的神秘家族墓葬。南京博物院的李则斌研究员认为,这是宜兴近几十年来最有分量、规模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而且出土的多件瓷器造型优美、釉色好,保存较为完整,具有重大考古价值。 据考古人员介绍,从现场出土的陶罐和墓葬的基本形状看,此次发掘的6处南北朝墓地多为特征明显、有时间延续的家族墓地。其中,紫云山四区、五区的两处墓地,家族墓的特征尤...
8月25日,一处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房址,在延汪公路考古队一年多的发掘下得以重见天日,数百件3000年前的珍贵文物随之出土。 该古人类遗址位于延吉市东南部的小营镇长东村,是在去年为配合修建延汪公路而开展的沿线文物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的。考古学者将其命名为长东遗址A区,整个房址长6.6米、宽5.2米、深1.2米。 早在去年,工作人员就在这里发掘出200多件文物,并发现铁的炼渣。由此推断,遗址中居住的...
考古人员展示新发掘出的陶罐。 发掘出的青铜镜。 8月25日下午,胶州九龙镇大闹埠汉代家族墓葬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共发掘出13座墓葬,从墓葬内发掘出铜镜10余个、铜钱100余枚、陶器20余个和头饰6个以及石制研磨器1个,共从墓葬内发掘出140多件文物。据考古人员介绍,该处墓葬发掘工作持续了半个月时间,从出土的文物来看,是从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和东汉早期的家族墓葬,他们将对这些文物清洗后进行技术...
昨天上午,沈家山出土一隋唐时期的墓葬,考古工作人员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一隋唐时期的四系盘口壶,以及一些残破瓦片。在文物之外,古代人生活的遗迹也不断被发现,近百口汉井见证了那个时代。在沈家山的考古发掘可谓是惊喜连连,而在上周发现的汉朝夫妻合葬墓的陶罐里,居然发现了疑似穿越了2000年的汉代高粱。 扬州墓葬壶中藏“宝” 昨天上午,在沈家山考古现场,工作人员又发现一座隋唐时期...
经过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3年的脱水保护处理,安徽省一些著名古墓葬出土的近百件漆木器将走出实验室,正式与市民见面。这是安徽省成功脱水处理的第一批漆木器。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室主任袁传勋博士说,这批漆木器有不少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其中一对造型精美的木俑引人注目。袁博士说,这是2003年潜山一战国墓中出土的。刚出土时,这两件木俑不仅长发飘飘,而且都还穿着艳丽的大褂。可由于出土时即被浸...
沿312国道合安公路出肥西县城,约十分钟车程,就可见到一大片绿阴掩映之中的黄土墩。这就是享有“合肥第一汉墓”美誉的舒王墩汉墓。考古专家称,这里是西汉时期最大的土坑木椁墓。经当地政府复建,舒王墩汉墓园区有望年底前全面对外开放,为让读者先睹为快,记者先带您去实地探访一下。 九旬老汉眼中的舒王墩 在现场,高大的舒王墓室展馆主体工程已竣工。整个展馆占地4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
中木召出土的“石水缸” 民间有“夜郎鬼国都”一说的岑巩县中木召,近日又出爆炸性消息,当地致力于中木召古城遗址研究的黄透松先生称:中木召存在的神秘“石水缸”,有可能是西汉夜郎王的石棺椁。 随后,有关专家来到中木召探秘。经过对“石水缸”的尺寸进行测量后发现,岑巩县出土的这具石器,与前不久在广西发现的...
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者日前在周至县发现了一处年代为西周时期的遗址,遗址位于亚柏镇庄头村东南约300米,在阳化河西岸的台地上。 这一遗址西宽东窄,平面形状略呈“凸”字形,东西长约220米,南北长140米至25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在遗址东部断面发现有厚度约1米的文化堆积层,遗物主要有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多见绳纹,主要有甗、鬲、罐等。 此外,在遗址范围内,普查人员还发现了...
看神态汉代陶俑鉴定,笔者第一眼喜欢看陶俑的神态。如藏家有“火眼金睛”,一般一眼就能分辨出陶俑的真假。汉代的四川,是当时全国农业最富庶的地区,所以,制作的陶俑普遍都有一种“喜乐”的神情。 那种质朴、纯真的微笑,无忧无虑的神情,有心灵感应者,都会一见钟情。四川汉俑,表现得都是一瞬间定格的微笑,表现手法如删繁就简的朴素,如雾里看花的朦胧。无论是舞蹈俑、听...
文物工作者为通体彩绘陶仓楼拍照存档。 新出土的两座彩绘陶仓楼,其中左边的为通体彩绘陶仓楼。记者 杨帆 摄 8月12日,马村区一南水北调安置小区建筑工地发现两座东汉墓。经过市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出土两座完整的彩绘陶仓楼以及铁剑、钱币等汉代文物100余件,其中,一座高113厘米、宽67厘米、通体彩绘的四层陶仓楼为我市首次发现。这座通体彩绘陶仓楼由院落、回廊、楼梯、屋顶组成,屋顶有一只朱雀,并...
施工人员在现场发掘。 从汉墓群出土的青砖。 8月13日上午,胶州市九龙镇大闹埠村北侧,因修建九龙工业园区配套道路,施工人员将一处古墓群封土挖开,目前出土了一些青砖,施工人员在考古人员的指导下继续发掘。胶州文物部门称,此处为一处汉代贵族墓群,下面很可能埋藏着很多文物,他们将逐步解开墓群的秘密。 清理封土挖开古代墓群 8月13日上午,胶州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在胶州市九龙镇大闹埠村北侧的一...
发掘出的明代墓葬群 潼南大佛寺修路时意外发掘出明代墓葬群,在墓葬下的地宫内发现了疑似高僧的遗骨装在“坛子”内(本报7月24日曾做报道),昨日,据市文物考古所表示,历时近一个月的潼南县塔湾院子墓群考古发掘已全部结束,发现了包括成都昭觉寺第十一代主持墓葬在内的11座不同时期的墓葬,8座佛塔塔基(包括6座地宫)。塔湾墓群不仅遗存面积大、分布密集,这样大规模的塔基和墓葬所构成的墓...
经过一个半月的紧张发掘,皖北集团钱郢孜煤矿因修铁路转运线所途经的芦城子遗址发掘已进展过半。不仅发掘面积达到2200多平方米,而且已经出土各种文物400多件。这些文物中除了铜器、铁器、陶器外,还发现大量动物骨骼及打磨精细的骨器和蚌器。尤其是蚌镰的发现,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开始用“镰刀”进行收割。而且让考古人员惊奇的是,此次发掘中还发现两件古老的熨斗。考古人员说...
(点击小图看详细)
44年前,在甘肃省泾川县城郊大云寺遗址,出土了稀世罕见的佛祖释迦牟尼14粒真骨舍利,比1988年陕西扶风法门寺的佛骨舍利早发现了23年,而因当时正值中印边境关系紧张时期,周恩来总理亲下指令低调保护,使得这一惊世发现在国内尘封数十年之久。近日由泾川县政府投资过亿元人民币重修的大云寺一期工程完工,当地拟从甘肃省博物馆迎还佛骨舍利供奉故里以带动旅游产业,千年名刹古泾州大云寺有望重现昔日辉煌。 1964...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