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ⅲ-11 所属地区 山东·莱芜·钢城区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莱芜市钢城区 申报日期 2006 “花鼓锣子”为莱芜市颜庄村所独有。颜庄位于莱(芜)、新(泰)路之要冲,既是商贾来往、匠人聚散的重要集镇,又是迎神赛会、焚香祭祀的主要场所。经济的繁荣,民间艺术的活跃,是“花鼓锣子”形成的重要基础。清末民初时期,本村的老艺人张凤旨、苗传美、刘俊田、杨...
遗产编号 ⅲ-13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新泰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泰安市新泰市 申报日期 2007 独杆跷。 独杆跷又叫“独脚跷”,发源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左右,由大洼村王氏在双脚踩高跷的基础上独创的,至第三代传人王兆杰时已日臻成熟,建国后已传至第六代。其道具为一根高约1.8米、直径4.5厘米的圆木棍,上端钉上一横木抓手,在0.9米处安...
遗产编号 ⅲ-12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新泰市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泰安市新泰市 申报日期 2006 百兽图。 百兽图又叫“百兽竹马”,与独杆跷同时起源于清光绪23年。百兽图是民间杂耍的一枝奇葩,表演的主题主要是驱赶瘟疫、降福求瑞,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全场表现的是八仙骑兽过东海,给上天王母娘娘祝寿的故事。一般在春节至元宵节...
遗产编号 ⅲ-6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昔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昔阳县 申报日期 2006 1.宋元时民间乐曲名。官府有衙鼓民间效其节奏讹作迓鼓。宋周密《武林旧事。宫本杂剧段数》有《迓鼓儿熙州》。2.指俚俗的曲调。 迓鼓 分花迓鼓(文迓鼓)、武迓鼓、丑迓鼓等。原为北宋的军中歌舞。《续墨客挥犀》卷七记载:“王子醇初平熙河,边陲宁静,讲武...
遗产编号 ⅲ-7 所属地区 山西·晋中·榆社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山西省榆社县 申报日期 2006 踢鼓秧歌亦称“地秧歌”。“土滩秧歌”/乱秧歌”。“踢鼓子”,浑源县又称它为“故事”,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所扮演的人物均为著名古典小说《水济》中宋江、吴用、公孙胜、林冲、花荣、鲁智深、武松、时迁、孙二娘、刘唐、王英。一丈青等梁山英雄好汉,少则18人,...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山东·滨州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滨州市 申报日期 2006 我国北方的中幡是体育与娱乐、力量与技巧结合的传统体育项目。该项目流传久远,备受回族、满族和蒙古族群众的喜爱。 中幡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珍贵遗产。据史料记载,中幡起源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幡早年叫“大督旗”,又叫“大执式”...
遗产编号 ⅲ-25 所属地区 山东·滨州·邹平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滨州市邹平县 申报日期 2006 民间传统杂耍技艺:芯子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杂耍技艺。 它分为单人芯子和双人芯子(后来也出现了多人扮演,用车拉着走)。 单人芯子有的由一人肩扛,有的由两人平抬,比较简单。 周村历来多扮演“双人芯子”,是用一根钢...
遗产编号 ⅲ-26 所属地区 山东·东营·利津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利津县 申报日期 2006 据传虎斗牛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该表演的第四代传人、今年已经70多岁的李积柱老人一说起这项民间表演的历史便来了兴致,和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这个虎斗牛是从清朝末年兴起的,他的创始人王继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据李积柱老人介绍,原来他们这个大北街...
遗产编号 ⅲ-27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东明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东明县 申报日期 2006 撅老四舞,据考证是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老四那是明朝的一名清官,他爱民如子,清正廉洁,经常带着他的妻子,也就是他的老婆下乡,体察民情,访贫问苦,与群众同欢同乐。在这个访贫问苦过程中间,他自创了一套舞蹈。 由于“老四”深受当地人们的爱戴,他的舞蹈...
遗产编号 ⅲ-28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鄄城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甄城县 申报日期 2005底 民间表演艺术“担经”:担经在鄄城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佛教音乐与本地民歌、戏曲等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者身穿彩衣,担着经挑,边唱边舞,十分好看。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鄄城县流传较广,一般在庙会上表演,在本县的沙土庙会、郭北口庙会和信义...
遗产编号 ⅲ-29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历城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历城区港沟镇 申报日期 2006 梆鼓秧歌是一种以梆和鼓为伴奏,集唱、念、舞、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源于历城区港沟镇有兰峪村。 明嘉靖年间,有兰峪村有个叫张文宾的铁匠,娶妻柳爱云,生有四个女儿。张文宾不但有一身打铁的好手艺,而且爱读诗书,喜好民间俚语小调,经常在当地扮玩时...
遗产编号 ⅲ-30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平阴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平阴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加古通”是流传于济南市平阴县境内宋柳沟村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历史久远,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是源于古时祈雨祭祀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了―种春节扮玩的民间艺术形式,跳起此舞祈求一年四季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加古通》以打击乐“二二...
遗产编号 ⅲ-31 所属地区 山东·济南·济阳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济阳县仁风镇 申报日期 2006 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济阳鼓子秧歌,继被济南市政府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类)之后,2006年12月31日,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兴起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2000年的发展史,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遗产。在十...
遗产编号 ⅲ-8 所属地区 江苏·南京·溧水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溧水县 申报日期 2006 骆山大龙起源于明代,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江苏省溧水县和凤镇骆山村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当地百姓依赖石臼湖为生,新年来临时,则在湖滩上载歌载舞、龙舞盘旋,以降魔驱妖,祈求风调雨顺、人口平安。长此以往,骆山村便有了舞龙的习俗。舞龙的时间一般从腊月...
遗产编号 ⅲ-9 所属地区 江苏·镇江·句容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江苏省句容市 申报日期 2006 中华传统吉祥语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二龙戏珠(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龙的传说――龙珠: 人们在建筑彩画、雕刻、服饰绣品等载体上常见“龙戏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