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斗牛_非物质文化遗产_民间舞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遗产编号 ⅲ-26 所属地区 山东·东营·利津县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利津县 申报日期 2006

 

  据传虎斗牛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该表演的第四代传人、今年已经70多岁的李积柱老人一说起这项民间表演的历史便来了兴致,和记者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这个虎斗牛是从清朝末年兴起的,他的创始人王继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据李积柱老人介绍,原来他们这个大北街村比较穷,别的村子正月十五耍龙灯,他们村却因为买不起制作龙灯的材料而发愁。这时该村的王继先别出心裁,决定用竹子和毛头纸做道具制作一只老虎和一只牛,让两个“动物”通过各种姿态的争斗来烘托气氛,吸引人们观看,庆祝节日。“当时王继先和一帮村子里的同龄人聚在附近的一个茶馆商量,并最终构思出了老虎和牛的形象以及一些初期的表演动作。”随后因为单独的“老虎”和“牛”争斗比较单调,而且表演时间太短,于是这些创始人在以后的表演中不断充实其中的内容,并经过几代人的补充,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扮演角色和“虎斗牛”的故事情节。

 

  “一天一只猴子在山上玩耍,碰上了饥饿的老虎,但是这只猴子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老虎并不害怕,并和老虎开始玩耍,而这只老虎也没有马上吃掉这只猴子,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戏弄后才最终将这只不知深浅的猴子吃掉。当老虎吃完猴子还意犹未尽的时候,一个放牛娃骑着一只牛出现了,而且不久之后放牛娃就在吃草的老牛身边睡着了。这时老虎看到一个人后兽性又发,向着放牛娃扑去,但是忠实的老牛奋起保护自己的主人,和老虎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斗,最后老虎逐渐败下阵来,灰溜溜地逃跑了……”谈起虎斗牛的表演过程和场景,这位不知表演过多少次的老艺人便思路非常清晰地叙述起来,仿佛自己又回到了当初的舞台,再次披挂上阵,叱诧风云。

 

  据利津镇大北街的一些老人介绍,原来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这个虎斗牛节目还曾经成为日本军官们争相欣赏的中国特色节目,“那时候日本军官看到这样精彩的表演,还赏赐大洋呢”一位老艺人告诉记者。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虎斗牛的后继传人王柱臣和王树清等人对这个节目进行了一些大的改革,将这个虎斗牛节目的一些细节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当时 王柱臣看到一只猫抓到了一只老鼠,这只猫并没有马上吃掉老鼠,而是慢慢和老鼠戏耍。于是他受到启发,将猫捉老鼠的一些细腻动作融入进了虎斗牛节目中,同时还加入了小老虎、毛驴等新的角色,这项表演也更加具有观赏性。

 

  据利津镇一位宣传干事孙女士介绍,虎斗牛节目是当地很少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的民间表演,这也是六代民间艺人坚持不懈的结果,就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期间,这里的表演艺人们也没有放弃表演,而是将这个当时被成为“四旧”的栏目盖头换面叫做“打帝国主义纸老虎”,才将这个表演技艺一直流直流传了下来。

 

  如今大北街的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虎斗牛也已经从以前没钱才耍的节目变成了新春佳节活跃节日气氛的知名节目。虽然现在大北街的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但是在多名老艺人的努力下,第六代表演艺人又成功延续了下来。“我们现在老了,已经舞不动了,但是新的接班人现在才二十多岁,正是表演的好时候啊。”李积柱老人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的传人丰振平等都已很好地传承了祖辈留下来的表演技艺,每年也都有很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记者在这项虎斗牛民间舞蹈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中看到,当地政府部门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护和传承这项珍贵的民间艺术:“2007年加强青年人的培训;2008年搞好节目创新,增强观赏性;2010年建立传承机制,不断发扬光大这项民间舞蹈……”记者从这份计划书上,仿佛看到了未来这个民间舞蹈的灿烂之路。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