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乌木坠饰 自去年12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推断“史书记载的陆浑戎就在我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后,陆浑戎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考古发掘也入选了2015年度洛阳十大新闻候选名单。 陆浑戎的后续考古发掘工作备受关注,喜欢历史和考古的人对此有许多疑问。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冒着严寒,对陆浑戎墓葬群中的一座贵族墓的文物进行提取,历时7个小时,记者在现场进行...
1月23日,洛阳市文物考古院对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阳墓地附近的一座大型墓葬进行文物出土发掘清理提取。当日历经7小时,考古人员共提取出青铜乐器、青铜礼器和玉器、水晶等50多件精美文物,包括编钟、石磬、青铜镈、青铜鼎、豆、壶、匜(yí)、罍(lei)、青铜舟、水晶环、水晶串珠、绿松石及乌木坠饰等,当日出土的还有墓主人部分头骨和肢骨。 2015年12月3日,洛阳市文物考古院邀请国内专家座谈,汇报了...
虽然历经盗扰,考古人员2015年度在“三代考古”的重要遗址区——陕西省周原遗址发掘的4座2700年前贵族墓仍收获颇丰,其中青铜铭文似明确指出了“姬生母”的墓主人当为贵族,对于研究周原都邑性聚落的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 周原遗址是周人的主要发祥地。基于对周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三家单位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于2015年3月至12月对与水网系统有关的池渠...
河南省洛阳市文物部门1日消息称,在该市伊川县发现了2500年前的陆浑国贵族墓葬,并已在车马坑中发掘出马匹车辆遗骸。 此次发掘的墓葬地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古老的伊河支流顺阳河中游两岸台地上。今年6月,文物部门在徐阳村东和村南各发掘大型墓葬1座,该村东发掘陪葬车马坑1座。 洛阳市考古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吴业恒介绍,这座车马坑东西长9.3米,南北宽8.8米。目前发现车4辆,已清理出1辆,车轮直...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经过2年多的考古勘探与发掘,洛阳市伊川徐阳墓地考古工作有了不少新发现:考古人员从2013年夏天开始对徐阳村展开大面积勘查,发现长方形竖穴土坑墓200余座,车马坑8座,从已发掘车马坑形制分析,车马坑放置牛羊头蹄的葬俗与春秋战国时期西北地区戎人埋葬习俗相似,与中原地区埋葬习俗差别较大,这个发现首次证实了《左传》中对陆浑戎迁伊川这个历史事件的记载。 现场考古人员对车马...
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出土的玉器。王京燕供图 记者3日从山西省考古所获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与发掘,初步确定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是一处两周到战国时期、延续使用约500年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葬群。考古工作者在该区域内共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3座,在已发掘的12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青铜礼器、乐器及大量玉器、车马器、陶器、骨器、金器等。特别是在春秋早期墓葬中,还发现了非常罕见的墓祭方式。 陶寺北两周墓地...
现场考古人员对车马坑进行发掘 昨日下午,记者赶到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正在发掘中的考古现场,有车马坑,还有墓葬。几名考古人员正在忙碌着,在车马坑中,记者看到已经清理出来的随葬车辆,车轮清晰可见,车座上的几处朱砂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依然鲜艳。在车马坑的一角,有马头骨、马蹄骨等。 宁静的小村庄下,隐藏着怎样的“历史”?考古人员为啥会将目光锁定在此?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们向记者介绍了背后的故事。...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伊河支流顺阳河中游两岸台地上。自2009年以来,徐阳村周围陆续发现盗墓活动。 2013年9月-2014年6月,市考古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抢救性发被盗掘墓葬2座,其中一座实为陪葬车马坑(2013LYXK1)。车马坑口长7.55米,宽5.95米,深2.8米。随葬车6辆,马13匹,车马坑东北角还发现随葬大量牛羊头蹄等。 抢救性发掘期间我们在徐阳村周围调查发现土坑墓...
2014年12月31日,本报报道了西区某工地发现一座砖室墓,初步推测该古墓为六朝时期。记者昨获悉,这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在最近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上,专家认为,这是一座南朝贵族墓,我市文物部门汲取专家意见,邀请相关部门对墓葬本体加固并编制保护展示方案。 历时两年考古 六朝砖室墓重见天日 去年底,在西区一工地,记者看到一处栅栏围着的工地,现场插着几个写有“考古工地 闲人莫入”的牌子。在路边...
昨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考古工作者日前临汾市襄汾县陶寺村北发现了西周时期一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群,经过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目前已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1座,对于研究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墓祭制度提供了实物资料。 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襄汾县陶寺村北的800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墓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墓区随地势大体沿西北向东南延伸,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从墓葬分布情况来看,墓...
以大马群山为界,张家口市被分成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区域,这也成就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和交融,为今天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这里是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和河套文化汇聚、融合的三岔口。作为河北省的文物大市,张家口现存各类文物遗存790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处。全市各级馆藏文物截止2010年底共1.8万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5...
日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宣布,在多伦县新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目前考古队正在清理这座墓葬的墓道与墓门部分。墓葬位置距离此前发现的辽代贵妃墓约300米,墓葬部分装饰甚至超过贵妃墓。 据介绍,墓道由青砖砌制,上抹白灰,并用青砖砌制台阶。墓门仿木结构,上铺设绿色琉璃瓦当,当面黄色,下承五朵斗拱,斗拱用红、褐、青等色勾勒轮廓,其间又用不同色彩描绘团花图案,图形各异。墓葬墓门用琉璃砖砌制,反...
11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称,在多伦县新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目前墓葬正在清理中。墓葬位置距离此前发现的辽代贵妃墓约300米,墓葬部分装饰甚至超过贵妃墓。 盖之庸说:“这座墓葬与不久前发现的辽圣宗贵妃的墓葬同属一个箕形山谷,墓主人也应是贵妃家族的重要成员,该墓葬的发掘必定会对辽代的历史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墓葬早期被盗掘过,相比辽圣宗贵妃墓葬,该墓葬更宏伟,细致和规整。” 目前,考古...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26日对外公布,内蒙古多伦县继发现辽代贵妃墓后,日前再次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该墓葬的发掘对辽代的历史研究将起到重要作用。 据悉,此次新发现的这座辽代贵族墓葬被考古队命名为1号墓,1号墓位于贵妃墓东北约300米的地方,与贵妃墓同属一个箕形山谷,又有几道山梁相隔,形成相对独立的谷地,谷地东、北、西三面环山,南部渐缓,并有几座小丘相望,小丘之下为吐里根河,为典型辽代贵族墓地的理想...
9月26日,记者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继发现辽代贵妃墓后,在该墓葬东北约300米处,又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与辽代贵妃墓同属一个家族墓地,墓葬墓门用琉璃砖砌制,反映出墓主人显贵的身世。目前,这座墓葬正在进一步考古挖掘中。 据考古人员描述,此前发现的罕见辽代贵妃墓的主人,为辽代第六位皇帝辽圣宗的贵妃。贵妃墓葬的尸床前放置墓志,据墓志可知贵妃为辽圣宗贵妃,并育有一男两女。墓志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