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周原考古发现2700年前“姬生母”贵族墓

  虽然历经盗扰,考古人员2015年度在“三代考古”的重要遗址区——陕西省周原遗址发掘的4座2700年前贵族墓仍收获颇丰,其中青铜铭文似明确指出了“姬生母”的墓主人当为贵族,对于研究周原都邑性聚落的内涵等具有重要意义。

  周原遗址是周人的主要发祥地。基于对周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三家单位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于2015年3月至12月对与水网系统有关的池渠遗迹进行了重点勘探和发掘,同时还对贺家北区域的墓地及城墙进行了清理发掘。

  主持考古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表示,在2014年铜车马发掘点南边50米处的“居址—墓葬区”,考古人员发掘揭露了4座西周晚期墓葬,发现都曾遭到过严重的盗扰破坏。其中M30为东西向,二层台处墓室长4.3、宽3米,距地表深6.6米,其墓室内发现有3个盗洞。在盗洞中散见有兽面铜泡、蚌鱼、玉圭残片、菱形石坠、方形玉饰件及贝等随葬品。在紧邻盗洞的西边二层台面上发现了未经扰动,摆放整齐的随葬品,主要包括青铜器、陶器和漆器共计14件。其中陶器有豆2件、簋2件、鬲1件、罐2件;1件漆器保存状况较差,器形难辨。

  让人兴奋的是,此墓竟然出土了青铜鼎4件,青铜盨2件。其中编号为1、2的两件立耳鼎大小虽别,但形制、纹饰一致;2号鼎铭文为“姬生母作尊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1号鼎铭文受铜锈影响未能完全识别,但可辨文字及其布局与2号相同,因此二者可能同铭。两件附耳鼎与两件铜盨均形制、大小、纹饰一致,应各自成套。

  王占奎表示,在1、2、4号铜鼎内均有幼猪前腿或后腿骨,3号鼎内则是鱼骨;两件铜盨内也发现有谷物类遗存,颗粒状明显。铭文显示,该墓主可能是一位名为“生母”的姬姓女子。总体看来,这4座年代基本一致、规模接近的墓葬集中分布,表明该区域应为西周晚期一处中低级贵族墓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