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锡林郭勒盟 多伦县又新发现一座辽代贵族墓葬,墓葬位置距离此前发现的辽代贵妃墓约300米,墓葬部分装饰甚至超过贵妃墓。 此次发掘的考古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之庸说:“这座墓葬与不久前发现的辽圣宗贵妃的墓葬同属一个箕形山谷,墓主人也应是贵妃家族的重要成员,对这座墓葬的发掘一定会对辽代的历史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考古队正在清理这座墓葬的墓道与墓门部分...
继9月15日发现西汉贵族墓后,昨日,在开福区陡岭路附近的浏阳河小学建筑工地上,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一处古墓。截至昨晚11时许,该墓还未正式发掘,接下来,考古人员将通过人工方式对其进行谨慎发掘。 昨晚11时许,记者来到该处工地看到,在此前发现的西汉贵族墓往东约20米的地方,有一处约10平方米的区域被警戒线围了起来,中间插有一块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部门写出的提示牌:“此有古墓,严禁动土。”在被围起来的...
“挖出了不少坛坛罐罐。还有一把戈,不但没有生锈,而且摸上去还很锋利。”9月15日晚8点左右,长沙开福区九尾冲浏阳河小学的建筑工地现场发现一处古墓。工地上一位姓刘的工人说,挖出来的坛坛罐罐和博物馆里看到的很像,施工人员立刻拨打了110。 9月15日晚9点半左右,长沙市考古研究所接到了长沙市文广新局值班电话。晚10点左右,考古所工作人员赶到工地。现场,公安人员已经用警戒线围设了警戒区域。 考古人员...
记者16日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15日夜在长沙市开福区浏阳河小学工地现场,挖土机意外挖出一座古墓。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闻讯迅速赶到现场,从挖出的土堆中找到20余件漆木器和青铜器。根据现场情况和出土文物初步判断,该墓是西汉时期的贵族墓。 在古墓发掘现场,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大可介绍,根据现场出土的漆木器、青铜器,还有散落的棺椁以及墓坑中厚厚的白膏泥,可以确定这座古墓是西汉时期等级比...
考古人员在原古墓的北面发现一处存在白膏泥的椭圆形区域。 一场意外的施工,发现两千多年前的古墓。今日下午4时许,长沙开福区陡岭路浏阳河小学的建筑工地,再次发现墓葬区。目前,该区域已被封锁,长沙市考古研究所正在进一步勘查中。 最新发现的区域位于此前发现的古墓东侧约15米处。下午4时许,时刻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所工作人员对地表的土质进行挖掘,里层出现灰黑色疑似质软的白膏泥土层。据附近工地建筑工人...
曾发掘马王堆汉墓的湖南长沙市的一工地现场意外挖出一座古墓。考古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和出土文物初步判断,该墓为西汉时期的贵族墓,与马王堆汉墓形制相似。 15日晚,在长沙市开福区浏阳河小学工地现场,挖土机意外挖出一座古墓。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闻讯赶到现场,从挖出的土堆中找到20余件漆木器和青铜器,其中包括鼎器、壶和戈等。 长沙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张大可介绍,根据现场出土的漆木器、青铜器,还有散落的...
昨日上午10时许,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对古墓及周边进行初步清理。 古墓墓坑为南北向,长3米多,宽2米多。此前施工时挖掘出来的泥土和木板堆在墓坑旁。均为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前晚,在开福区陡岭路附近一处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驾驶的挖掘机竟触碰到20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一座古墓当晚被无意中发现,随之出土的有20多件漆木器和青铜器。考古人员根据现场情况和出土文物初步判定,这应该...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经过两年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考古队在新疆木垒县,发现一处距今2000年的大型古墓群,初步判断是秦汉时期的大型墓葬,如此规模的大墓在东天山地区还是第一次见到。墓群保存较好,古墓群类型多样,数量较多,其中秦汉古墓群面积大约6万平方米,不过墓主的身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墓群所在的新疆木垒县曾是重要的交通咽喉地带,从古代丝绸之路角度看,既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孔道,也是绿...
正在细微发掘中 墓葬雏形 自来水管安装队的工人一铲子下去,千年棺木“现形”。近日,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北大村惊现辽代古墓,日前墓葬发掘工作已进行10天,六角形纯木制结构的墓室极为罕见。 一个月前,商都县水利局为北大村安装疏通自来水管道,在一户居民房后5米处挖掘渠道引管入流。当挖掘到3米深左右时,零星的陶瓷片不断裸露,继而一段木头显现出来,工人定睛一看,难道这里会有古墓?工作队立即停止作...
前掌大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理想之地。墓地居于薛河下游的西岸。西去1公里为周代的薛国故城,其城垣多段仍耸立于地面上,是一处保存比较好的城址。前四次发掘主要集中在北区墓地,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清理出龙山文化遗存、商代中期居住遗迹、商代晚期灰沟及商代晚期墓葬,清理各类墓葬30座。南区墓地发掘面积亦约3000平方米,清理出商末周初的居住址、壕沟、夯土台、灰坑水井、祭祀设施...
记者4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在对秦东陵四号陵园的考古挖掘中,发现一座战国秦贵族墓葬礼制建筑。考古专家表示,这对研究秦公帝王陵园礼制建筑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秦东陵位于秦始皇陵西侧,秦都城咸阳之东,此陵墓埋葬着秦始皇的祖先,是其祖父母、父母等先辈的陵区,共有一至四号陵园。据《史记》记载,明确葬于秦东陵的包括昭襄王、庄襄王、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帝太后六人。 2014年9...
4月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在北京召开。680个参评项目,有25个进入这场最后的角逐,究竟哪些会位列前十?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都在拭目以待。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从1990年开始,每年评选一次。按照多个评选标准,入选的考古新发现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除此还要在中国考古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因此也被誉为“文物界...
邾国是今天山东省境内的一个先秦古国,故址在今邹城市、枣庄市境内。邾,文献中又称之为“邾娄”,战国之后称邹。“邾娄”为春秋以前的古读音,连读后就读为“邹”了。邾国,曹姓,相传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陆终娶于鬼方,生有6子,第5子名安,为曹姓之祖,邾国国君即为曹安之后。早在殷商之前,黄帝的后裔就建立了邾娄部落。周武王灭商后,采取了分封制,邾娄被封为诸侯国,称为邾,其都城在邹城峄山之阳。周公旦摄政时期,为了削...
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出土青铜器展”展出的青铜器精品包括了极为稀见和首次经考古发现的青铜器精品。这些造型别致、制作精良、世所罕见的珍贵文物,为商周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新资料,对当时历史、文化和礼制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乳钉纹四耳簋 乳钉纹四耳簋 高29.7厘米,口径35厘米 石鼓山西周墓地四号墓二号壁龛出土 器身分置四组牛首环耳,带长方形垂珥,两耳...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