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陆浑戎贵族墓文物提取过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乌木坠饰

 

  自去年12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推断“史书记载的陆浑戎就在我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后,陆浑戎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此次考古发掘也入选了2015年度洛阳十大新闻候选名单。

 

  陆浑戎的后续考古发掘工作备受关注,喜欢历史和考古的人对此有许多疑问。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冒着严寒,对陆浑戎墓葬群中的一座贵族墓的文物进行提取,历时7个小时,记者在现场进行了全程记录。

 

  背景


  天气越来越冷,文物泡在水里,文物提取迫在眉睫

 

  23日,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显示:当日我市最低气温降至-11℃。在多数人的记忆里,对洛阳来说,如此低的温度在最近几年内实属罕见。而就在这一天,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20余名考古人员在我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启动了引发众人关注的陆浑戎贵族墓文物提取工作。

 

  当日寒气逼人,不到8时,多名考古人员就已经在现场进行准备工作。由凯迈(洛阳)航空防护装备有限公司特制的橘红色的充氮气文物保护箱也陆续被运抵现场。

 

  陆浑戎贵族墓的发掘工作进行到了哪个阶段?文物提取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工作,为何要选择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进行?

 

  负责发掘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商周室主任吴业恒介绍,陆浑戎贵族墓的发掘工作始于2013年,其中比较重要的发现有两次。第一次是2013年发现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一座陪葬车马坑。

 

  另一次是去年发掘出两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其中一座墓葬正在清理,在青膏泥和外椁板之间已经发现铜编钟、铜鼎等随葬品。

 

  此次要进行文物提取的,正是去年发现的两座墓葬中的一座,即有青膏泥封护,在青膏泥和外椁板之间发现铜编钟、铜鼎等随葬品的墓葬。

 

  在现场负责文物提取工作的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周立介绍,陆浑戎贵族墓的发掘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患”,在水中从事考古发掘在我市考古工作中极为少见。“这座贵族墓的墓室底部有4个以上的泉眼,不间断往外冒水,之前的发掘一直是先用抽水机抽水,等水位下降一些再抓紧发掘。”周立说,墓室内的青铜器、人骨等都已泡在水里,如果不抓紧发掘、提取,不利于文物保护。

 

  此外,周立表示,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为保证文物安全,自入冬以来,一线考古人员就一直坚守在现场。“如果文物能早一天提取出来,一线的兄弟们就能少受点儿冻!”周立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