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通宝小平银钱
崇祯通宝是明毅宗朱由检崇祯年间(1628—1644)铸行的,有小平、折二、当五、当十等四等,当时灾荒不断、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满清势力频频侵扰,使得朝廷财政日陷困境,因此造成了崇祯一朝于全国各地大肆开炉铸钱,以增国库的局面,于是就产生了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崇祯钱。
图中这枚崇祯通宝小平银钱,钱径约19.5毫米,穿径约5毫米,厚约0.2毫米,重1.1克,素背,包浆老旧,白亮中泛黑,钱体左下角宝与祯字之间有缺损。此钱崇字示部第二横长过宝盖头,祯为示祯,通为双点方头通,宝为缶宝,制作规整,文字秀丽,钱体轻薄,是为典型的南京版。据史料记载,崇祯通宝南京钱于崇祯元年(1628)便已开铸,南京于崇祯元年铸钱六千五百一十万文,以55文当银一钱。崇祯三年(1630)明廷定钱式,每文重一钱,因南京钱过于轻薄,屡旨屡饬,于是定为每文重八分。另,明宫内府设银作局,铸金银钱、金银豆等,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万历通宝等银钱均属此类,该崇祯通宝小平银钱亦有可能为南京明宫内府所铸。
明初使用纸币宝钞,禁用金银,但不久纸币就壅塞不行,不得已,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始“弛用银之禁”,对江南、湖广等地的赋税折征银两,即“金花银”,后“朝野率皆用银,其小都用钱”。从此白银流通呈日趋扩大之势,使得对白银需求量的日益增加,于是出现了银不足的社会现象。为此明王朝采取了开矿、增税等途径,但开矿弄得全国骚然,激起民变,不得不被迫终结,因而只有加重赋税这一途径来聚敛金银。
万历四十六年(1618),明王朝对田赋每亩加派辽饷银三厘半,前后三加,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3月每亩加征至九厘,全国得银520万两。天启、崇祯年间,又有关税、盐课、“助饷”、“剿饷”、“练饷”等,以“辽饷”、“剿饷”、“练饷”三饷的加派最为严重,最终造成了崇祯年间的银价陡升,物价上涨,“银荒”发生,白银对铜钱的价值比率大大提升,银贵钱贱的现象。直到清康熙中期,清政府在平定三藩之叛后,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再加上海禁的解除,国外白银的开始流入,持续多年的银荒问题才终于和缓起来。
这枚出谱的、难得一见的崇祯通宝小平银钱,不仅是直接证实崇祯通宝亦如永乐通宝、万历通宝等明钱一样,是有着银钱铸作事实的实物证据,也见证了明末银荒等种种社会问题的那段历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