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07年12月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成功,并入住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日前,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团来到风光旖旎的海陵岛十里银滩,走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邀请黄铁坚馆长与我们一起为您揭秘“南海一号”从发现到打捞到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纯属意外的考古发现:“南海一号”惊艳出水 据黄铁坚介绍,“南海一号”的发现其实是一个美丽的...
核心提示自2013年11月开始的“南海一号”第一次正式发掘已经结束。此次考古发掘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展开,本报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了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技术总监孙键。 记者近日获悉,自2013年11月开始的“南海一号”第一次正式发掘已经结束。此次考古发掘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展开,本报记者就相关情况采访了国家文物局...
“南海一号”船体轮廓 南宋商船“南海一号”因其本身具有的重大价值和承载的众多文物而备受海内外关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成基近日表示,“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第一阶段正式结束,发掘出土了包括国宝级漆器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第二阶段发掘拟于10月底启动。 自2013年11月启动全面发掘与保护以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探秘”这艘举世瞩目的南宋商船。 刘成基说...
据中新社电,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古沉船“南海一号”,因其本身价值和承载的众多文物而备受海内外瞩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一号”考古队领队刘成基23日在阳江表示,“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第一阶段正式结束,发掘出土了包括国宝级漆器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第二阶段发掘拟于10月底启动。 自2013年11月启动全面发掘与保护以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手“探秘”这艘举...
上层淤泥即将清理完毕,甲板结构初现轮廓,还能看到大量的瓷器。 打捞出海并封存六年的“南海Ⅰ号”去年底启动全面发掘工作,昨日终于初现轮廓。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Ⅰ号”考古发掘项目领队孙键说,船体保存还可以,我们有可能得到一条比较完整的宋代船,虽然有些落魄,但是通过修复大致可以复原。 没有代表宋代制瓷业水平瓷器 昨日,记者看到“南海Ⅰ号”上层淤泥即将清理完毕,松木船舷显露,瓷器、铁...
渔民在台山浪琴湾对开3海里5米深海底打捞出来的3件木锚,右边的双爪木锚为全国出水沉船仅有的一件。 特点:沉船木锚为单爪 柄长5米多 出水地:距离“南海一号”5海里处 昨天,记者从台山博物馆了解到,台山渔民在浪琴湾对开3海里的海底,打捞出一件沉船木锚,加上2007年在该处打捞出来的两件木锚,目前台山博物馆共展出了三件沉船木锚。有关专家通过对...
图为展出的“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宋代德化窑执壶。 10日上午,30件随“南海一号”出水的国家博物馆文物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下考古、打捞等20幅图片,在千年古瓷都福建德化的陶瓷博物馆展出。 这是“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首次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参加2012福建泉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的境内外众多嘉宾游客,...
图为展出的“南海一号”出水文物宋代德化窑执壶。林永传摄 10日上午,30件随“南海一号”出水的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下考古、打捞等20幅图片,在千年古瓷都福建德化的陶瓷博物馆展出。 这是“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首次在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参加2012福建泉州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的境内外众多嘉宾游客,一睹了...
11月10日,“南海一号”古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回到“中国瓷都”福建德化展出,这批瓷器曾经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此次展览展出从国家博物馆借回的“南海一号”出水德化窑瓷器30件,以及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的水下考古、打捞的照片20幅。
昨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反映青岛考古的发现与成就,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物局共同主办,市博物馆和市考古研究所承办的《探秘——青岛考古与发现特展》与观众见面。其中,从国家博物馆借展的 “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一批南宋瓷器珍品,包括盘、碗、盏在内的六件青白釉瓷器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南海一号宋瓷首揭面纱 当天展览刚开始,“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的全面发掘是包括水下考古、水文、生物、化学、物理、机械、工程、政府管理等在内的跨学科综合性工程。整个发掘方案还在拟定中。我们对‘南海一号’的试掘,正是不断地对这个方案进行探讨和完善。” 25日,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南海一号”考古队领队刘志远,对参加中国水下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