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已发掘陶瓷大量来自泉州德化窑系,专家推断—— “南海一号”可能从刺桐港始发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现场传出令泉州振奋的消息:多名专家从迄今试发掘出的文物推断,“南海一号”始发港很可能是刺桐港(现泉州港)。而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先行区。 “看,又一件德化瓷器。”昨日,在位于广东阳江市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
今年年初,备受关注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经历七年的保护发掘后,其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终于被逐层清理干净,船舱内层层叠叠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人面前。“南海一号”又一次引来各界人士的关注,然而,这艘古木船和厦门是否有关联?挖掘出来的古瓷器和闽南文化有着怎样的渊源?近日,记者特此走访多方专家,抽丝剥茧,探寻这一古船与厦门的层层关联。 珍贵如玉的德化瓷 “南海一号”发现的闽南窑瓷器...
“出水货”指水下“出水”文物,是收藏市场中一个特别的板块,一般以瓷器为多,偶尔有重要的金银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 对于收藏界来说,巨量南宋瓷器的出现是极为震撼的消息。但有收藏者认为,“出水货”通常是普通的日用器具,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不能跟市场上同时代的艺术品相媲美,有...
近日,有媒体对南海一号进行追踪报道,认为从考古学角度看对沉船船体的研究意义甚至大于船上的南宋瓷器,但收藏界并不这么认为,曾经有大买家从拍卖会上买下批量的出水瓷器以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记者从市场了解到,尽管这些出水的瓷器数量巨大,但是收藏群体广大,并未影响市场行情,不过行家建议,这种瓷器属于日用器,升值潜力不大,但门槛低、有确凿记录、好玩,适合新手收藏。 瓷器国际买手陈连勇曾经把一艘在马来西亚出水...
“南海一号”的宋瓷 近日,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悉,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是保存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存。自1987年被发现,到2007年整体打捞上岸,沉睡海底800多年...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件,另有少...
“南海一号”右侧中部船舱位置散落着一摞摞福建德化窑白瓷器和福建磁灶窑绿釉器 这是考古工作者对“南海一号”上清理出来的淤泥海沙等凝结物进行水洗时发现的三枚古钱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承人陈芳财(中)专程从福建晋江前来考察“南海一号”沉船 经过7年的保护发掘,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
“南海I号”,一艘宋代沉船,2007年12月,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被“整体打捞”出水,沉睡800年后重见天日。这项“奇迹工程”也成为世界考古史的创举。 如今,距“南海I号”入住新家“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有七年。历经多年的考古工作之后,这艘承载着大量历史讯息和珍贵文物的古船,有怎样的谜底等待揭晓?日前,走进“水晶宫”,探访正在“苏醒”中的“南海I号”。 从“出水”走向“出...
考古现场 “南海I号”,一艘宋代沉船,2007年12月,以史无前例的方式被“整体打捞”出水,沉睡800年后重见天日。这项“奇迹工程”也成为世界考古史的创举。 如今,距“南海I号”入住新家“水晶宫”——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已有七年。历经多年的考古工作之后,这艘承载着大量历史讯息和珍贵文物的古船,有怎样的谜底等待揭晓?日前,记者走进“水晶宫”,探访正在“苏醒”中的“南海I号”。 从...
“南海一号”发掘出大量瓷器。记者何波摄 “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现场。记者何波摄 “南海一号”发掘进入第二阶段 考古专家揭开神秘古船的“籍贯问题” 在历经5年的考古发掘后,“南海一号”被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当初人们关心的众多话题中,“南海一号”究竟是福船还是广船一直没有最后的论断。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入第二阶段,考古专家初步认为,“南海一号”属于福船的概率比较大。 名词解释 广船产于广东,...
“南海一号”发掘出大量瓷器。 “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现场。 “南海一号”发掘进入第二阶段 考古专家揭开神秘古船的“籍贯问题” 在历经5年的考古发掘后,“南海一号”被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当初人们关心的众多话题中,“南海一号”究竟是福船还是广船一直没有最后的论断。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入第二阶段,考古专家初步认为,“南海一号”属于福船的概率比较大。 名词解释 广船产于广东,其帆面积...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发掘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件,另有少...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
这是早期在“南海一号”出水的浙江龙泉窑系青釉印花菊瓣纹盘(12月2日摄)。 这是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内部发掘现场(12月2日摄)。 这是早期在“南海一号”出水的铜鎏金龙纹开口环(12月2日摄)。 这是考古人员在“南海一号”现场发掘(12月2日摄)。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
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现已进入沉船内部发掘和文物提取阶段,将有更多“海丝路”遗留文物重现人间。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团队2日透露,自去年11月“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至今,已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标本623件,金器107件,漆木器11件,铜钱5000余枚,残损标本2100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